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法治 > 正文

检察机关在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预防性公益诉讼

探索从源头解决公益损害问题

本报记者 张 璁    2024-07-24 14:16:37    人民日报

“等到湿地环境被破坏再提起公益诉讼,付出的成本更多!”为给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留足栖息空间,浙江省丽水市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叶波走遍了湿地附近的相关点位。

此前,丽水市人民检察院在“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上收到志愿者反映的线索,称即将开工建设的某治理提升改造工程,因建设需要,部分进入湿地保护范围,可能破坏湿地鸟类栖息地。

“我们也收到了丽水市人大常委会转交的一份相关代表建议,提出要加强对湿地范围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叶波说,检察机关在收到案件线索后,迅速通过咨询专家、走访行政机关、实地调研等方式开展调查。

调查发现,当地即将动工的项目确实可能致使鸟类栖息环境遭受破坏。检察机关两次联动召开磋商会,各方对栖息地段优化工程方案等问题达成共识,并聘请参会人大代表和志愿者作为监督员,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监督。“检察机关对可能导致湿地受损的情况,及时开展以事前防范为重点的预防性公益诉讼,能够有效保护湿地生态。”叶波说。

从“治已病”向“治未病”拓展,这是公益诉讼制度的创新探索。近年来,检察机关不断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不仅法定办案领域持续扩展,监督对象也从“已造成公益损害的”拓展到“损害还没发生但存在损害公益重大风险的”,通过加强预防性公益诉讼,不断推动从源头解决公益损害问题。

“近年来,一些社会组织也提起过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但其在预防环境风险上仍面临一些固有局限,亟须检察公益诉讼的加入。”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吴凯杰认为,相较于民事公益诉讼,检察机关能通过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调动行政机关的风险监管积极性,更加契合发挥公益诉讼预防功能的需要。

如今,各级检察机关注重从已发生公益侵害向前端延伸,不断探索预防性公益诉讼。最高人民检察院直接办理的快递包装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案,从循环包装入手,协同督促行政主管部门、快递龙头企业、包装生产企业和电商平台在试点城市推动前端治理,联合相关部门推动出台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行动方案。

“当前,行政公益诉讼前移到规划、环评环节同步监督,也在向无障碍环境建设、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新领域推广。”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副厅长邱景辉说,“要充分发挥公益诉讼预防性功能,及时有效发现并纠正可能造成公益侵害危险的行政违法行为,进而督促强化对民事违法风险的行政监管,争取用更小的治理成本实现更精准的风险防控。”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4日   第 11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高铁旁的一次违规施工纠治
下一篇:保障新业态新技术健康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