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法治 > 正文

内乡法院:青山脚下 法槌之声 赡养纠纷来开庭

2024-07-05 15:11:39   

田间地头,庭院炕头,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巡回审判。一辆小小的巡回审判车,几张桌子搭起的审判台,这个流动的法庭,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化解最闹心烦心的事。

“法官们来咱村干啥呢?是要在这里开庭吗?”岞岖乡清泉村村头的女贞树下,两辆巡回审判车的到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驻足观望……7月4日一大早,河南省内乡县人民法院岞岖法庭的法官和书记员们就来到这里,忙着布置庭审现场,为了便民,内乡县人民法院把法庭搬到了乡间。

 

 

“现在开庭!”随着清脆的法槌声敲响,庭审正式开始。这是一起赡养纠纷案件,原告在婚后育有四子一女,次子已离世,现已91岁高龄,一直由四家轮流赡养,但近期三个儿子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当地村委、派出所曾多次参与调解,但始终未能彻底解决。现原告因病住院,长子保管着原告所有的财物,其既不予退还,又不履行赡养义务,且拒绝为原告支付医疗费用,为此原告诉至法院。

庭审中,审判长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想法,迅速归纳案件争议焦点、查明案件事实,通过法律、伦理、亲情等多种角度释法明理,及时疏导当事人情绪。

为妥善化解双方矛盾,本着“调解一个案件,重拾一份亲情”的原则,审判长宣布休庭,与镇派出所和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对案件再次进行调解。在多方努力下,三被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意继续履行赡养义务,但因医疗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当庭调解不成,法庭当场宣判。

“赡养老人,不仅是道德要求,更是法律义务,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成人,现在他们老了,病了,走不动了,难道我们就能忍心抛弃他们,让他们孤苦无依,衣食无着吗?”庭审结束后,为更好加强村民的法治意识,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审判长把庭审现场作为普法课堂,以该赡养费纠纷案件为依托,向旁听群众讲授《民法典》相关法律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婚姻家庭纠纷、相邻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纠纷类型进行讲解,并耐心回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

用双脚丈量脚下的土地,用真心为群众化解纠纷。将巡回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是内乡法院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能动司法的生动实践。一方面让群众了解法院,了解法律,方便诉讼,另一方面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真正做到零距离生动普法,切实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实现便民、普法“二合一”。(内乡县人民法院)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重庆探索数字警务高效便民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