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法治 > 正文

把民主法治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本报记者 张 璁    2024-07-03 09:22:22    人民日报

7月2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一堂“民主课”正在开讲。

“我们的现行宪法,就是在大家身后的万人大礼堂里诞生的。”

身处历史的现场,听众们忍不住转头回望。

“这里的听众,天南地北的都有,不少人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这里的讲解员,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青年志愿者,参与有关立法是他们的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宪法室工作人员龙晓杰说。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宪法志愿讲解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和1954年宪法的诞生出发,通过讲解带领参观群众回顾了“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的历史”和“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史”,深入浅出地讲述中国宪法故事、中国人大故事。

一个故事,启迪心灵。

“小朋友,宪法的故事有意思吗?”

“有意思!”

“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我听讲解员叔叔说,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全国有1.5亿多人参加了大讨论呢。”

11岁的罗茜然脸上贴着国旗贴纸,说起宪法诞生的故事,眼中神采奕奕。

一个问题,答出自信。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共有几级人大代表吗?他们又是怎么选举出来的呢?”

志愿者刚提出问题,前排很快有人举手示意。

“我国共有五级人大代表,其中县、乡两级是直接选举,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大选举产生。”

来自福建的范俊逸自信抢答,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一直关注国家大事。

大会堂里,来来往往的参观群众络绎不绝,围拢来听宪法志愿讲解的人越来越多。

人民大会堂自2023年11月实行实名预约参观制度,目前日均接待参观群众5000余人。尽管采取分批次滚动式讲解,十分钟左右一堂“课”,但场场都坐得满满当当。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武增说,期待能够通过这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参与便捷的形式把民主法治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共同感受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优势,共同感受我国宪法全面有效实施产生的制度自信、法治自信。

每场结束,志愿者还特地为每个人准备了一份小礼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单行本。大家纷纷将这册红彤彤的宪法举在胸前,在人民大会堂合影留念。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3日   第 04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保护消费者亮出更多实招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