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化解群众家里的烦心事、忧心事,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提高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近年来,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努力打造为群众服务的特色家事服务平台,形成法理相融、刚柔并济、便民利民的家事案件审理风格,取得了积极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应。
用党建搭“新平台”,用合力创“新枫尚”
武昌区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为导向,优化司法服务理念,主动将巡回审判和家事纠纷诉前调解工作置于党委政府大治理格局之中,将家事矛盾诉前调解解纷建设深度融入矛调中心建设,坚持司法为民理念,深入践行“党建+调解+普法”诉源治理工作模式,一方面预判案件潜在风险,另一方面开展民法典、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等领域宣讲活动,扎实融入武昌区“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力量协同”的解纷格局,建立建全专业化纠纷调解体系,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处置,深化专业化解、源头治理工作向纵深推进。对于家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推动形成“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递进模式,构建协同调处、就地化解的大调解格局,开创新时代“新枫尚”,齐心聚力打造“枫桥式人民法院”服务群众的新气象。
用心化解“微矛盾”,用爱调出“大和谐”
“谢谢你们帮我解决了赡养费,其实钱的多少并不重要,我就是想让儿子还能记得我。”一起赡养费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是武昌区人民法院驻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家事调解服务部门开展“一站式”服务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又一个缩影。
据了解,时年85岁的吴大爷因其儿子不愿赡养自己,吵过闹过也央求过,纠纷受理后该院中华路人民法庭在区矛调中心及时开启优先排期调解“绿色通道”,同时为吴大爷儿子提供心理疏导,帮助其重拾对于生父的爱心并向其宣讲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阐明拒绝赡养老人的法律后果,在调解过程中,采用联动调解法、分开调解法等,这起赡养纠纷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一起家庭矛盾得到妥善解决。
用法传递“最优解”,用情筑牢“最解忧”
为进一步提高社辖区群众的法律意识,武昌区人民法院积极组织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等系列活动,不定期开展有关夫妻共同财产、赡养老人、遗产纠纷等主题的维权普法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群众解答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法律问题,让群众了解到基本的婚姻家事法律知识,引导大家要以理性、合法的形式在家庭矛盾中表达情感诉求,倡导正确家庭观,通过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家风家教宣传活动,用群众的身边事教育群众,努力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切实增强基层群众的家庭法治意识和情理法相融合的家风素养,为社区群众缔造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武昌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院将坚持党建引领,深入践行为民服务工作宗旨,以维护家庭、婚姻、亲情关系的稳定与和好为原则,努力实现家事纠纷案件“案结事了人和”,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通过平等协商、释法明理、案例示范等方法,能调则调,能判则判,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始发阶段,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将枫桥经验贯穿始终,在持续优化家事审判模式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的道路上,以温情司法守万家灯火、以持正守心保家国安宁,在人民心中绘就美好“枫”景。
(责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