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是不缺的,这是记者在采访全国核心城市楼市后最直观的感受。
在前期一系列楼市政策措施密集释放的背景下,被形容为“见证历史”的保交房配套政策,在刚刚过去的周末点燃了购房者的热情。史上最低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以及历史低位的贷款利率,有效降低了刚需群体、改善群体的购房成本,一时间“日光盘”“摇号”的景象在一些优质楼盘中重新上演。
这股热情显示,人们对住房的刚需不会消失,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仍在提升。事实上,从“有没有”走向“好不好”,满足人们住房新需求的房源供应仍不充分。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6平方米,折成使用面积只相当于日本1983年的水平;从设施上,六成城市住房还未达到配备电梯的基本门槛。
中央定调“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后半个月,这套以保交房为主线,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四部门共同拟定的政策组合拳,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发力,力求打好商品住房烂尾风险处置攻坚战。在楼市启动之前,股票市场已经先行反映了乐观预期。
未来要进一步推动需求的释放和行业的信心修复,则重在落实。
正如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上个月在郑州调研时指出的,城市政府要坚决扛起维护本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主体责任,用好房地产调控自主权,因地制宜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金融机构要切实落实相关政策,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房地产企业要落实防风险、保交付的应尽责任,加快发展模式转型,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可以看到,房企已拿出了“30天内首付不降,无理由退房”的宣传口号,购房者以政策首付比例、利率下限规划资金安排,无不真切反映了市场主体对系列政策快速落地的高度期盼。
近两日,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多个城市,快速执行组合拳中的“公积金贷款降息”,为系列政策的落实开了个好头。期待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等各方落实责任,充分发挥新政作用,快速调整已明确不适合新供求关系的限制政策,足额落实广大刚需、改善购房者应享的优惠政策,助力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构建,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责编:汪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