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培训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抓手,四川省泸州市委党校以“全域贯通、全员覆盖,供给有质、保障有力”为导向,建立健全组织统筹、教学供给、服务保障三个体系,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时代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健全组织统筹体系,推动基本培训全覆盖。基本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泸州市委党校统筹谋划,加强多主体协同、多资源整合、多元化实施,推动培训供需精准、全员覆盖。
一体化推进。协同组织部门通过座谈交流、调研走访等形式,对市县乡三级应训对象进行全面摸底,制定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确保培训需求具体化、定量化。制定基本培训方案,明确主题主线、关键要素、方式方法等内容,细化任务指标、操作指南,确保培训对象更加全面、培训内容更加科学、培训方式更加多样。同时,加强对县级党校业务指导。“数字化”赋能。准确把握应训尽训内在要求,着力破解当前干部教育培训普遍存在的过度培训、多次漏训、多头调训问题。开发智慧调训系统,整合全市干部信息数据和市委党校一体化信息平台学员资源,为组织部门精准调训、党校开展精准培训提供有力参考;定制党校、组织部门、参训单位终端服务功能,建立三方联动机制,线上办理相关业务工作。“分众化”施训。落实全员覆盖关键是要结合不同对象实际,开展分众化培训。把规范办好读书班、进修班、培训班、研讨班、其他班次等5类主体班次作为重要抓手,健全“1+6+1”全员培训体系,采取分级负责、分类聚焦、分段教学以及线上线下融合联动等方式,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从突出“关键少数”向覆盖“绝大多数”转变,确保5年实现集中培训对象全覆盖。
健全教学供给体系,推动基本培训全面提质。坚持把教学供给体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持续在课程布局、更新开发、实践应用上下功夫。
突出课程布局。紧扣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能力培训三个板块设计课程库,打造由70门党的理论教育、75门党性教育、10门提升履职能力课程组成的课程建设体系。结合不同类型班次、不同对象需求,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论课程和“泸州实践+四渡赤水党性教育课”特色课程,配套“微课+案例课”辅助课程,形成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且覆盖多领域、多层级的课程配置体系。突出课程更新开发。聚焦“每一堂课都是精彩的”目标,创设“五位一体”课程孵化规程,即:在培训上,注重训前定期走访、训中交流座谈、训后效果测评,精准掌握课程打造需求;在备课上,建立“知名专家+资深教师”预备课机制,组织校内资深教师开展“一对一”备课指导;在竞课上,推行“党校大讲堂”练新人、市级比拼促提升、省级竞赛出精品模式,促进良性赛课;在讲课上,推行教师个人、教研室集体、新专题准入试讲三级备课;在评课上,通过评课打分排名筛选“最优秀课程”“最 需调整课程”,针对性开展课程迭代更新。今年以来,深入挖掘四渡赤水红色资源等,累计开发专题课11门、地方特色课4门、微党课10门、情景教学课2门。突出课程实践应用。推行主体班“理论授课+主题研讨+实战演练”教学模式,推动理论教育更加系统深入、党性教育更加触及灵魂、能力培训更加精准高效。合作共建重庆渝北、江苏苏州、广东深圳等8处异地教学基地,邀请相关专家现场讲授。创新形式开展党史党性教育,确保党性教育入脑入心、刻骨铭心。依托全市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党性教育、文化建设优势资源,打造93个现场教学点。
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推动基本培训全面增效。坚持阵地、人才、服务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大力实施分类建设深化行动、人才强校提升行动、精细运营管理行动“三项行动”,持续改善市县党校办学条件,促进基本培训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实施分类建设深化行动。构建市级党校龙头引领、市县党校共建共享、区域中心党校辐射带动的党校发展格局。推进“一县一特色”“一校一策”,探索教学培训提质、重大课题攻关、决策咨询提效、师资队伍提能、智慧校园赋能“五大工程”创新指导机制,建立完善主体班次办班、科研咨政、师资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四本台账”。实施人才强校提升行动。实施名师名家培育、青年骨干锻造计划,建立2个省市名师工作室。举办全市党校系统精品课优质课大赛、泸州市干部教育基地微课大赛,选派50名骨干师资赴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等学习培训。以赛代练、以训促学、多岗锻炼,全面提升教职工队伍素能。实施精细运营管理行动。制发培训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市县党校场地、教师资源有效统筹、合理配置。坚持从严治校治教治学,以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夯实培训基础。实行“自主管理+国资运营+服务外包”后勤管理运维模式,切实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率。坚持“党校校园处处皆是课堂”理念,实施校园氛围营造工程,推行学员晚间主题论坛等活动,打造主题文化长廊等,全方位多角度植入红色元素,塑造党性教育“红色磁场”,营造美丽精致校园环境。
(作者系四川省泸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