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是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河南省正阳县立足县域实际,挖掘实施“2516”工程(即按照每个乡镇每年新增产业信贷资金不低于2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不少于5000亩、谋划实施产业项目不少于16个),走出了一条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径。
针对目前乡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正阳县出台政策引导支持,注重市场化导向,在“特”上强基固本,在“链”上精心运作,在“融”上谋划构思,以乡村产业为抓手,强化金融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融合、群众就业创业。同时,打好各要素“组合拳”,加快构建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要素先行,释放金融活水。通过财政资金、金融政策引导企业做好主业、练好内功,不断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广大农户各展所长、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共创共享、共荣共生的产业生态圈。政府加以引导支持,注重金融支撑,织密金融服务网络,让金融服务上接“天线”、下接“地气”,集聚保险、信贷、担保、期货、基金等金融资源,解决企业、农户融资难题,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激活金融支撑乡村产业发展和实体经济活力,让金融活水在乡村产业发展上释放澎湃动能。
科技赋能,筑牢发展基石。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建设标准和数量,强化数字建设,提升农田灌排能力、土壤修复能力、田间道路运输能力、农田防护能力。加快农业生产机械化步伐,逐步推广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深化“院县共建”“校地合作”,强化种业振兴。借助数字平台,对旱情、墒情、苗情等实时监测、动态处置。无人机飞防、无人驾驶耕作,一键智能灌溉,加快推进智能化、无人化农业科技产品和技术应用,为农业装上“智慧大脑”。
挖掘特色,推动融合发展。在“土”字上谋出路,在“特”字上求不同,在“产”字上下功夫,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充分挖掘分布在广大乡村的特色种养殖业、劳动密集型手工业、农产品粗加工业,拓宽商贸流通、农产品仓储冷链、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发展电商平台、网红经济。通过多要素、多产业、多业态融合创新,布局发展集观光采摘、农耕体验、生态康养、休闲文娱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观光农业,采取土地租赁、入股分红、劳动薪酬、技术出让、服务协作等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打造三产融合的乡村产业体系。立足从“大粮仓”到“大厨房”县域布局,建立乡村产业与县城龙头企业紧密结合的县域经济。
塑造品牌,提振发展后劲。围绕打造“七大”特色品牌,探索有机化种养、标准化生产、无害化加工模式,以“质”立身、以“品”树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参与、市场运作,创新宣传推介方式,讲好品牌故事,大力宣传绿色有机与地标农产品公共品牌的发展理念、技术标准,推动品牌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品牌效应,撑起群众品牌“致富伞”。健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人才链”,为涉农人才架梯子、搭台子、铺路子,为品牌塑造提供人才保障。以品牌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树立科学经营理念,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作者系河南省正阳县委书记)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