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有效应对交通运输结构绿色转型面临的挑战

2024-06-26 16:23:59    学习时报

加快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是实现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交通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了积极成效,还需持续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装备替代,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
  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仍面临一系列挑战。一是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效率、集约效益和整体效能还未充分发挥。从占比来看,2018年—2023年,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占比由25.2%上升到26.3%,公路货运量占比由74.8%下降为73.7%,但公路货运量在全社会货运中占比仍较高。从增量来看,由于公路货运量基数大,2018年—2023年,公路货运量增长了74亿吨左右,而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增长了32.6亿吨左右,公路货运量增速高于铁路货运量,仍承担了大量的大宗物资中长途运输任务。从连接来看,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还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一些地区铁路运输能力不足,港口和大型企业铁路专用线通达性不高,枢纽场站“邻而不接”“连而不畅”“中间一公里”等现象依然存在。从运价来看,一些地区铁路运输需要增加两边的短驳运输来实现“门到门”,增加了全过程运输费用,加上公路运输可能存在超载、超限等问题,导致铁路的运价和公路的运价倒挂,降低了铁路的比较优势。
  二是标准规则衔接不畅,信息化服务水平尚待提升。在标准规则方面,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行业标准、接口标准等不一致,如公路货运车辆车型多,和铁路对接较为困难,货物在转运过程中需要进行频繁的转换和调整,增加了物流成本和运输时间。不同地区之间的运输标准、服务规则存在差异,货物在跨地区运输中需要进行多次操作和调整,影响了货物流通的效率。在信息共享服务方面,各种运输方式信息化系统数据不联通、信息共享难,不同运输方式间单证多次填报、单证信息联通不畅等问题突出,政策需求十分迫切。在交通运输数字化方面,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还不够,智慧物流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是交通运输用能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公路货运能耗和碳排放占比高,且仍以化石能源为主。截至2023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城市新能源公共汽电车占比超过77%,部分城市已实现公共汽电车“全面电动化”,公路货运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车辆比例持续提升,但目前化石燃料消耗总量仍较大,特别是重型柴油货车载重吨位大、使用强度高、尾气排放量大。而且,新能源货车车辆购置成本较高、续航里程不及传统燃油车、部分地区充电设施的数量和分布还不能满足需求,这些也影响了新能源货车推广。
  加快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着力点。一是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要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全过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增强交通基础设施韧性,降低典型极端气候风险,提高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促进铁路专用线进港区、进园区、进厂区,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健全绿色交通集疏运体系,构建以铁路和水路为主的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运输体系,封闭式皮带廊道和新能源车船为主的中短距离运输体系。深入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推动铁水、公铁、公水、空陆等联运发展。发挥公路“门到门”运输基础性作用和航空运输高效快捷优势,大力发展江海联运、水水中转运输,推动江海直达发展。推进交通物流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主要适箱大宗货物“散改集”。
  二是加强各运输方式各环节高效衔接。从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角度出发,加快制度、标准、规则制修订,切实解决好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软联通”问题。围绕标准化运单推广应用、铁路运输单证物权化等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发展。完善提箱、还箱、验箱、洗箱、修箱等服务规则,加快推进集装箱运输“一箱制”。加快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推进运单数据、结算数据、跟踪数据等共享互认。加快推动交通运输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不同运输方式信息数据集成整合,实现一站式下单、业务集成化处理、单证信息自动流转、货物信息全程追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三是持续优化交通运输用能结构。优化用能结构是实现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充分利用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契机,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在中重型货车和船舶中的应用,持续推进交通用能清洁低碳多元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城市中心城区应用纯电动物流配送车辆,在钢铁、煤炭等工矿企业场内短途运输推广应用纯电动重型货车,在城际运输线路中开展氢燃料电池重型货车、冷链物流车等试点应用。深入推进重点区域、重点省市、重点航线岸电建设与使用,着力提高岸电设施使用率。推动公路服务区、客运枢纽等区域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为绿色运输提供便利。深化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推进公路沿线、服务区等适宜区域合理布局光伏发电设施。
  四是建设全国统一交通物流大市场,大力推进交通运输国际互联互通。交通运输是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环节和重要依托。持续深化综合运输体系改革以及铁路改革、收费公路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健全市场价格体系,鼓励铁路、港口、航运企业实行铁水联运价格优惠。大力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鼓励骨干企业向多式联运经营人转型,引导多式联运相关企业加强协同协作。发展专业物流,推动快递物流“进企业”“进行业”,提升仓储、转运、装卸、运输方式衔接等效率,推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加强国际道路运输合作文件、海运协定等商签和实施,深度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促进国际运输便利化,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高效提供有力保障。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方海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运用数智技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下一篇:方江山|紧紧围绕核心标志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