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局和长远、着眼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河南是全国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国有企业是支撑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发挥好支撑引领作用,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打头阵、挑重担。
顺应科技创新趋势,激活发展新质生产力主引擎。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提升科技创新实力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先决条件。河南省国资委坚持把创新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推动省管企业围绕战略所需、产业所趋、博弈所急、国企所能,深入实施“创新领跑行动”,让更多科技创新迸发涌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完善创新机制。围绕考核激励等重点环节完善支持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打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进一步筑科技“高原”、攀创新“高峰”。落实好科技创新“24条”和“12条”激励措施,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力度,建立更加有效的科技成果收益分享机制,提升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效率。“一企一策”推进硬考核,确保2025年省管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科改示范企业”达到6%。启动省级科改示范行动,筛选培育一批国有创新型企业,享受等同国家“双百行动”和“科改行动”的支持政策。
强化科技攻关。聚焦重点领域启动国有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专项行动,加强与中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和嵩山、黄河、神农种业等省实验室科研项目。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持续推动创新联合体“开新、扩围、提质”,加快概念验证中心、中试验证平台共建共用,打通技术供给端和企业需求端通道,让更多创新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优化创新生态。以创新土壤孵化创新因子,更好发挥河南市场规模优势,加强应用场景牵引,促进首台首套首批首板首试首用,加速技术扩大应用和迭代升级。实施“企业家领军行动”,加大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英才引进培养力度。探索国有企业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落实科技创新责任豁免机制,让科研人员放开手脚干事业、心无旁骛搞科研,形成引育人才“小气候”“强磁场”。
巩固两端发力态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产业引领支撑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在“育新枝栽新苗”的同时,也让“老树发新芽”。河南省国资委加快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坚持既“更新迭代”又“另起炉灶”,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实现破题破局、抢占先机。
推进传统产业“焕新”。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为契机,大力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促进企业“老树发新芽”。加快煤炭产业智能化开采、低碳化利用,煤化工产业瘦身集聚、延链强链,钢铁产业联合重组、特钢转型,加快迈向中高端。
推进新兴产业“倍增”。抢抓宝贵战略机遇,深度融入“7+28”产业链群建设,灵活采用并购重组、产业协同、联合攻关等方式,实施“新业倍增行动”。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千亿规模的大数据产业,提高新能源产业集中度,打造千亿级尼龙产业链,聚力发展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数智+”引领高端装备高质量发展。
推进未来产业“启航”。立足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需求和战略必争领域,前瞻性谋划布局未来网络、未来材料等未来产业。加快北斗河南分中心建设,开展氢能技术研究和规模化运用,布局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探索AI制药、细胞治疗等细分领域投资及试点研究。到2025年实现省管企业新兴产业营收占比、未来产业投资规模较2022年“两个翻番”。
重塑国资布局优势,打好发展新质生产力主动仗。新质生产力要求生产力要素间更高水平的协同匹配,必须推动各类生产力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顺畅流动、高效配置。河南省国资委坚持围绕战略部署产业、围绕产业布局企业、围绕企业配置资源,深入推进全省国有经济布局重构重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服务重大战略能力。
推进战略重组。实施“重组提质行动”,在航空、港口、新能源、新材料、新基建、电子信息等14个全省重点产业领域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以资源优化配置保障产业链完整和供应链安全,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国内一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战略领军企业,构建“一业一企一强”新格局。
做强主业实业。以高质量落实全国国资三级规划为基础,梳理明晰核心业务,结合战略重组动态调整企业主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视同主业管理。加大“两非”“两资”处置出清力度,腾挪出资源空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资金资源向核心业务、擅长领域集中,心无旁骛锤炼主责主业“看家本领”,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注重开放引领。将央企合作作为实施制度性开放重要抓手,加快重点合作项目和工程落地实施。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支持企业加快海外布局,增强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中欧班列(郑州号)聚焦全省陆港“一张网”、河港“一条链”,累计开行超过1万班次,打造陆上丝绸之路和中原出海新通道。郑州—卢森堡“空中丝路”交出在郑货运量超百万吨、投资收益超百亿元的“双百”成绩单。组建中豫航空集团,全力建设世界一流、全国领先的大型综合航空产业集团。
强化国企改革攻势,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用体制机制类改革支撑功能使命类改革,提高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就是新型生产关系适应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现。河南省国资委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破除顽瘴痼疾,打造现代新国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澎湃强劲的新动能。
完善治理机制。科学设置国有企业党委研究事项范围标准,“一企一策”分层分类、动态优化企业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推动党的领导有效融入公司治理。刚性落实董事会评价、董事长年度述职评议问询、向出资人报告工作制度。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做实专职外部董事职权,全面提升外部董事专业素质和履职能力。
完善经营机制。以建立更加精准灵活、规范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为目标,提升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质量,强化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责任和全员绩效考核,推行中层管理人员“四制”改革,提升考核的科学性、精准性,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
完善监管机制。做好“放活”和“管好”两篇文章,实施“监管提升行动”,制定河南省国资委权责清单(2024版),既放权赋能又从严监管,提升监管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水平。推动分类考核与企业功能使命更加精准适应,设置针对性、个性化考核指标,“硬碰硬”兑现考核结果。加快构建全过程在线、全级次穿透的数字化智能化监管体系,实现场景可见、业务可知、风险可控、责任可溯。
(作者系河南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