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策研究要选好角度,增强政策建议的含金量,往实里做、往深里做、往精里做,努力做到研究“见底”、成果管用有效。山东省滨州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坚持把科研咨政工作放到干部教育事业全局中做出科学谋划,积极开展前瞻性、政策性、应用性研究,建立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的选题机制、创新学员共同参与的协同机制及推动产出、追踪转化机制,强化“为党献策”使命担当。2023年,共报送《咨政参考》31篇,其中23篇获市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部分成果已转化为党委政府工作部署,科研咨政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
精准选题。在选题原则上,既要坚持党校姓党,又要突出问题难点、需求热点。在具体措施上,采取“内请专家、外联名师”的方式。邀请省内外决策智库部门专家、山东省社科院研究员、山东省社科联专家来校现场授课,从决策咨询项目选题、申报和研究报告撰写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为每位课题负责人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教师咨政选题水平。在获取路径上,通过领导“点题”、部门“荐题”、专家“定题”、学员“论题”多渠道实现。
协同攻关。加强纵向、横向联合,优化资源整合,凝聚合力,开展集中攻关。抓好部门“荐题”、党校构思、分头审改、双向汇总等关键环节和重点。突出完善共同定题、专家把脉梳理等机制。突出党校学员的独特属性,一方面是受教育者、是学员,另一方面是实践者、是老师,让学员参与选题、起草、呈报全过程。加强与其他党校的联系,围绕各有千秋、禀赋不同的特点,加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推动产出。将咨政工作纳入“评先树优”考核机制,加大成效考核,以考促效。科学设定成果评价标准,严格规范审核认定,促进一批高质量咨政报告的产出。健全完善相关考核办法,突出公平公正,使成果认定更加规范科学。促进科研咨政经费管理办法落地落实,注重咨政成果分值比重和奖励力度,突出在年终考核、职称评聘中的质效力度,激发教职工的咨政潜能和内力。创新“直挂式”成果认定,对研究成果明显且符合结项条件的,不限制项目申报和立项,可“直挂项目”予以课题认定和成果计分。2020年—2023年采用“直挂式”成果认定的咨政项目达20项,有效激发了党校教师撰写咨政参考的内生动力。
追踪转化。一是决策追踪。对领导批示的成果,及时跟进追踪,协助研究团队和成果运用部门进行成果转化的二次深度研究推动,力争使成果转化为工作举措、规划布局和政策性文件。如咨政报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盐碱地——关于滨州市盐碱地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获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后,通过二次追踪相关县区及部门,分别转化成市直部门和相关县区的三项政策性文件。二是效益追踪。对转化的规划举措及政策性文件,实施持续跟踪,检验其政策效能和经济社会效益。同时,建立科学评估机制,对政策实施效果和绩效进行科学评估,确保运用成效的科学性、权威性。三是推广追踪。推动咨政参考成果转化为理论文章在权威报刊和媒体上刊载发布。近三年,滨州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共有10篇咨政报告转化为理论文章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其中1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4篇在市级及以上党报党刊理论版发表。
〔作者系山东省滨州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