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张为民 安徽省委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恩格斯的一句话:“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请问,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解读:王虎学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恩格斯对于理论思维的重要性及其重要地位的最为经典的阐述。一般认为,这句话出自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事实上,这句话最初并不属于《自然辩证法》或者说不是专门为《自然辩证法》所写的,而是属于恩格斯那部最负盛名的、被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的《反杜林论》,出自《〈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一文。只不过后来这篇论文被恩格斯收入了其《自然辩证法》手稿才得以公开问世且广泛传播开来,这句话也随之不胫而走,广为人知。今天,当我们仔细研读这部经典著作的时候,会愈发清晰地发现,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主题来看,这篇论文收在这里的确是很合适的。
理论思维与经验思维
恩格斯提出的“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一经典论断,是在对自然科学发展状况及其趋势的总结基础上,彰显理论思维之于自然科学研究的极端重要性。恩格斯指出:“现今的自然科学家,不论愿意与否,都不可抗拒地被迫关心理论上的一般结论,同样,每个从事理论研究的人也不可抗拒地被迫接受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这里出现了某种相辅相成现象。”这种看似“相辅相成”的现象,尽管有理论研究对于自然科学成果的充分吸收和积极借鉴的一面,但更多集中反映的是自然科学的创新和发展对于理论思维越来越倚重这一“不可抗拒”的趋势。近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从经验的自然科学向理论的自然科学的转化过程。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而且在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的各门具体科学领域,若要取得更长足的进展和更大的创新,都越来越离不开理论思维这一最重要的工具,也都越来越取决于理论思维的有无和理论思维水平的高低。现代科学发展的实践也证明,理论思维既是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影响和引领科学创新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何谓理论思维?我们先来看恩格斯在原文中的论述,他指出:“经验的自然研究已经积累了庞大数量的实证的知识材料,因而迫切需要在每一研究领域中系统地和依据其内在联系来整理这些材料。同样也迫切需要在各个知识领域之间确立正确的关系。于是,自然科学便进入理论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论思维才管用。”恩格斯在此为我们理解理论思维的基本意涵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参照系,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即经验思维与理论思维,我们可以在经验思维与理论思维这一对最基本范畴的对应关系和相互对照中更好地把握、更深入地理解理论思维。
根据恩格斯的阐述,经验思维侧重更多地占有、积累资料,而理论思维则更侧重整理、消化资料。经验思维主要着眼于一个个孤立的事物本身,侧重对事物的表象或现象层面的描述;理论思维则旨在揭示事物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固有的“内在联系”和“正确的关系”,侧重对事物发展规律和本质的揭示。在恩格斯看来,理论思维至关重要,不可或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
客观地讲,经验思维与理论思维的关系密切,但又各有其优势和局限。经验思维也可以称之为日常思维,简单且直观,大量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或者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情况。但是,由于经验思维只是停留在经验层面,因而缺乏理论深度和广度。理论思维不同于且又高于经验思维,理论思维虽然也重视日常经验但重在“总结经验”,在探究“为什么”的过程中,理论思维进一步深化、提升了思想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讲,经验思维更多是囿于一时一地一事的方法,一旦离开特定的时空条件就会失灵;而理论思维则是管总管长远的方法,甚至可能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适用的方法。
理论思维与哲学思维
恩格斯所强调的“理论思维”主要是指哲学思维。在恩格斯看来,“理论思维无非是才能方面的一种生来就有的素质。这种才能需要发展和培养,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而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文明的活的灵魂,真正的哲学本身也是时代的产物。因此,通过学习哲学而习得的理论思维,作为哲学思维,理论思维本身也并非僵死的、一成不变的,而是鲜活的时代的、历史的产物。正如恩格斯所言,“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特定时代的历史产物、特定民族的思想结晶,但同样毋庸置疑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是名副其实、影响深远的世界哲学,从而在不同的民族那里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因此,当马克思意识到“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强调人的“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的时候,更加深刻地揭示了理论的力量在于掌握人,在于武装群众,理论思维的使命就在于以彻底的、抓住事物的根本的理论说服人,因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同样,当马克思指明“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并强调“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的时候,我们也就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毛泽东所强调的“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尽管时过境迁、物易时移,但马克思主义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时至今日依然占据着人类科学和道义的制高点。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蕴含的作为哲学思维的理论思维,无疑是具有恒久的、典范的价值和普遍的、人类的意义的。
理论思维与民族复兴
理论思维关乎民族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恩格斯的这句话,并在此基础上强调指出:“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论断,将理论思维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出来,并空前地把理论思维提升至民族复兴的层面和高度,从而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与理论思维之间的深层的、内在的关联。
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习近平总书记从党治国理政的新的实践和要求出发,将理论思维进一步具体化为领导干部必须掌握和运用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这些重要思维能力都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在思维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切实提高这些重要思维能力,就是为了使自己的思维方式更加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一刻也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就一刻也离不开“新的科学的世界观”的思想引领。恩格斯强调说:“只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应用于现时代,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因此,无论世界如何变乱交织、时代如何变化莫测,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今天,马克思“未竟的事业”、恩格斯的“革命远景”正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力量。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