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全面建设现代移民治理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力量

2024-04-07 09:31:57    学习时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全面建设现代移民治理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移民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原则要求,以提升治理理念为牵引,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以提高维稳能力为重点,以增强新质战斗力为突破口,全面建设现代移民治理体系,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国门边境稳定和出入境管理秩序,全力服务促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
  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重大原则为根本点,全面树立现代移民治理理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重大原则,这是对党和人民长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宝贵经验的集中概括和科学总结,为全面树立现代移民治理理念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引。
  树立现代移民治理理念,必须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优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最高原则。树立现代移民治理理念,必须牢记“公安姓党”根本政治属性,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移民管理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树立现代移民治理理念,必须把准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树立现代移民治理理念,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更大的开放力度、更强的开放发展、更好的开放安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树立现代移民治理理念,必须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的过程。树立现代移民治理理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倾心倾情倾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国门安全、边境稳定、出入境顺畅的新期待。
  树立现代移民治理理念,必须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树立现代移民治理理念,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移民管理服务改革和政策制度创新,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树立现代移民治理理念,必须善用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式手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需要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树立现代移民治理理念,必须发扬斗争精神,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坚定斗争意志、提高斗争本领,积极主动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坚持以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为聚焦点,全面提升移民管理服务水平
  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是建设现代移民治理体系的目标追求,要紧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积极促进引才引智引资,全力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推动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构建移民管理制度型开放新格局。近年来,国家移民管理局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贸港建设、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开放发展的移民管理政策措施,积极支持一批口岸对外开放和扩大开放,服务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在深入实施已出台政策措施基础上,要围绕党中央确定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着力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主动对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移民管理领域规则对接、规制协调、管理提升、标准制定,创新加大对国家和各地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精准化移民出入境政策制度供给,更好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增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创新改进移民管理政务服务。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以来,国家移民管理局全面恢复受理审批中国公民出入境证件、口岸客货运通关、外国人72/ 144小时过境免签及口岸签证、内地居民赴港澳团队旅游签注“全国通办”等政策,全面实施申办出入境证件“只跑一次”“全国通办”等改革便民举措,持续优化调整出入境管理政策,有力促进中外人员往来和产业链、供应链畅通。2023年查验出入境人员4.24亿人次,同比上升266.5%;查验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2346.1万架(列、艘、辆)次,同比上升143.4%。2024年前2个月又分别同比增长160%、103%。要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持续深化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国通办”“全程网办”,拓展完善12367出入境服务热线功能,进一步优化入境免签、过境免签、口岸签证政策,便利更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工作、学习、旅游、交流,保障促进中外人员交往交流。大力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积极推广跨境车辆快捷通关和移动验放模式,保障人员、商品等要素跨境流通更加高效顺畅。拓展出入境证件便利化应用,健全完善服务保障制度机制,营造更佳更优的移民管理服务环境。
       坚持以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关键点,全面提升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坚持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移民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国门边境稳定,努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始终把防范政治安全风险置于首位,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捣乱、破坏活动,坚决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依法严打跨境违法犯罪。面对复杂国际形势和新型犯罪特点,全国移民管理机构严打严惩各类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2023年继续取得“三连升”的突出战绩,有效震慑跨境违法犯罪,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要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纵深推进严打整治专项行动,系统治理妨害出入境管理秩序突出问题和影响边境安全稳定的顽瘴痼疾,坚决防止新产生的问题发展蔓延,推动移民治理更加常态长效。
  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2023年以来,移民管理机构高标准完成一批涉外重大移民管理安保任务,妥善有力应对地区、周边冲突动荡的影响,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出入境秩序。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平安边境模范系列创建,滚动排查化解涉移民管理领域内外部风险隐患,确保国门口岸安全稳定、边境边疆长治久安。
  坚持以守正创新深化改革为突破点,全面提升新质战斗力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建设现代移民治理体系的重要法宝,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加快各项改革系统集成、融合协同,加快推进法治移民建设,深化移民管理国际合作,加快形成和提升移民管理新质战斗力,最大限度激发移民治理高质量发展潜能。
  加快形成新质战斗力。坚持把现代科技建设应用摆在战略性、基础性位置来抓,大力推进以新型基础设施、新锐装备设备、新质战斗力为主要内容的“三新”建设。构建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算力算法为核心、以实战应用为目的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主动感知、精准预防打击、数字国门、智慧边境、智能出入境所需的新锐装备设备研发建设,倍增移民管理队伍战斗力。加强新型力量、手段、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移民管理“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不断夯实移民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战略支撑。
  扎实推进移民管理法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建设现代移民管理法律制度体系,推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等规章修订调研论证,强化移民管理法制保障。围绕移民管理职能,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深化国际法、国际规则研究和转化适用,更好适应扩大开放新形势。紧盯基层执法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健全完善全链条、全覆盖的执法实战指引,强化执法质量考评,不断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
  深化拓展移民管理领域国际合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和地区移民管理,高质量筹办多双边交流活动,深化与周边毗邻国家边境口岸联合管控,共同打击网络诈骗、网络赌博、贩毒、走私、偷私渡活动,推动联合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常态化长效化,提升中国移民管理的引领力、感召力、塑造力。
  使命重在担当,奋斗创造未来。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全面建设现代移民治理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更大力量。
  (作者系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国家移民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许甘露)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