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6次重要讲话,贯穿始终的主题主线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深情大爱,也是对党员干部要永葆为民之心的谆谆教诲。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4年再次亲临江西考察,在上饶市婺源县他对当地老百姓这样说:“让日子越过越开心、越幸福!”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年轻干部要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把“人民至上”注入血脉融入灵魂。
始终保持“我本百姓、根在百姓”的清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的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不要做官当老爷,在这一点上,年轻干部从一开始就要想清楚,而且要终身牢记。”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来自人民群众,加入党的组织、成为党的干部,并不是说能力变强了、水平变高了,而是意味着责任更大了、担子更重了。因为我们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为民服务。江西省浮梁县古县衙有一副对联写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写清了当官与做人的辩证关系。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也必须“权为民所用”。当官就是为了更好地行使公权力为民服务,除此之外,我们就是普通百姓中的一员,与老百姓没有任何性质、地位、人格上的不同。党员干部应该牢记,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用老百姓的话来说,不能当了干部,身上就只有“官味”没有“人味”。年轻干部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首要的就是把人民二字刻在心中。
自觉涵养“同心同向、共情共鸣”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为民服务上力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清代郑板桥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衡量一名党员干部有没有宗旨意识、人民情怀,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有没有与人民群众共情的能力,特别是在领导岗位上待久了,对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是否能够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感同身受。只有在情感上与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融为一体,才能把市井烟火看在眼里,把民间苦乐装在心中。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不只是体现在大政方针上维护人民利益,也并非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的是立足于职责、发力于平常,在细微处见精神,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做,在与人民群众的每一次接触中都倾注情感。记得刚到上饶市纪委监委任职不久,我接到一名群众的信访举报,反映多年前从某改制国企买下一间店面,但没有办到房产证。我本想按惯例转职能部门办理,但考虑到可能是历史遗留问题,又牵涉群众切身利益,便叮嘱市纪委信访室把这个信访件作为督办件跟踪办理。两个月后,这名群众的诉求妥善解决,连同跟他有类似情况的几十户居民的问题一并得到化解。他向跟进此事的纪委干部表示,要送锦旗,我们婉拒了他的好意。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们只是尽了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义务,却得到了群众最朴素、最纯粹的谢意,这是对共产党人的最高褒奖。
不断强化“为民办事、为民造福”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新时代新征程,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牢记,我们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必须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民之所急、民之所难、民之所盼。领导干部干事创业以什么为旨归?决不能在所谓的个人仕途和人民福祉之间犹豫徘徊,更不能损公肥私、因私废公,要以老百姓的利益为旨归,这才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正确政绩观。当前,少数党员干部政绩观仍然存在一定偏差,不担当、不作为,甘于“躺平”“佛系”的有之;盲目举债、大干快上,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也有之。这些畸形的政绩观,有时候比腐败带来的影响更坏、损失更大,也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有的地方招引企业,不是看企业能不能给当地带来就业、税收,而是为了GDP数字好看。企业招引进来后什么贡献都没有,除了要拿政府补贴,有的还污染环境,最后拍屁股走人,留下的不是政绩,而是“一地鸡毛”。纪检监察工作是政治工作,也是民心工作,同样要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我们既紧盯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也紧盯人民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对影响基层群众观感。侵蚀党的执政根基的人和事,做到严查快处,并推动解决入学难、就医难等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
(作者系江西省上饶市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