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取得重大进展,人工智能正由助力千行百业提质增效的辅助手段,升级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加速从“+ AI”向“AI+”转变。从“+AI”到“AI+”,表面上看只是符号位置的调换,背后却蕴含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深层次变革,未来孕育无限可能。加快推进“AI+”发展,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促进生产力变革带来重要契机,对我国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AI+”是由技术、服务、生态、组织、流程、机制等一系列要素有机融合,通过变革现有生产范式所形成的社会级智力运行“大系统”。推进“AI+”产业发展焕新向实,需要把握好四个关键点。一是夯实基础底座。算力、算法、数据是发展“AI+”的关键要素,需要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性能算力、高质量算法、高价值数据融合创新,共同支撑人工智能成为新的生产工具。二是坚持价值导向。做深做透“+”号效应,推动“AI+”服务千行百业、创造社会价值,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将人工智能深度运用到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各领域各环节,助力生产流程再造、生产效率提升,让人工智能既会“作诗”,更会“做事”。三是守牢安全底线。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带来一系列安全问题和潜在风险,确保科技安全和向善已成为当前最紧迫的议题之一,需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更强大的技术自信、自治、自律,把好数据“入口关”和算法“出口关”,防范化解好人工智能的内生风险和衍生风险,让其更好服务于社会。四是健全配套机制。生产力的发展会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需要把握“AI+”发展重大机遇,主动变革组织机制、重构流程体系、重建运营模式,打造更有弹性的组织形态,重塑与之相适配的生产关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推进“AI+”产业发展焕新向实、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移动将当好“AI+”的供给者、汇聚者、运营者、守护者,大力开展创新实践,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着力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一是当好供给者,筑牢“AI+”发展根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系统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创新构建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提升“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供给能力。供给大算力,完善算力基础设施,建强通用、智能和超级算力的供给体系,为社会提供普惠、安全、高效的算力服务。供给大模型,构建通专结合的大模型体系,自主研发安全可信、可控易用的通用大模型,加快构建面向多样场景、复杂任务的行业级大模型,体系化沉淀人工智能通专能力。供给大数据,构建高质量数据集和精细化标注平台,为社会提供安全合规的数据共享、流通和交易等系列服务。
二是当好汇聚者,促进“AI+”产业融通。秉承开放共赢理念,牵头构建联合创新生态,开展多主体协同、产业链贯通、跨专业融合的联合创新,探索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模式。强化优势资源与能力的开放共享,围绕基础设施共通、核心能力共用、应用服务共创原则促进产业繁荣共生。联合产业各方共同提高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聚力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三是当好运营者,放大“AI+”赋能成效。全面拥抱“AI+”时代,深化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融合创新,加强“算、网、智、AI+应用”一体化服务与运营,推动人工智能融入百业、创造价值、服务社会。推动行业数据沉淀共享,推动人工智能能力与产业经营的核心环节有机结合、深度融通,重塑产品形态、交互方式、客户体验。打造行业应用标杆,推动传统企业重视人工智能、引入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实现“AI+”行业应用的规模复制推广。
四是当好守护者,护航“AI+”健康发展。系统锻造“AI+”安全能力,全面审视技术基础架构、数据、模型、应用的安全规范和技术策略,着力打造可控可用、内生安全的人工智能能力。布局新型安全技术,推动内生安全、隐私计算、区块链技术在内容风险防控、算法歧视监管等领域的深度应用,筑牢一体化全程可信的“AI+”安全屏障。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高同庆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