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坚持拓宽拓深知事识人渠道,科学评价干部、精准选用干部、接续管好干部,着力建设一支素质过硬、本领高强、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畅通“四条路径”精准识别干部
识别干部是干部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看准选对是关键。滨城区持续优化“部门联评、多方齐评、跟踪考评、一线督评”四条路径,通过全方位、多渠道了解干部,实现精准识人。
坚持部门联评识别干部。识别评价干部必须多角度、全方位,既要看突出表现,又要看存在问题。滨城区建立“正负面”清单工作机制,明确创新突破、主动担当、示范引领等15项正面情形,定期了解干部在重要事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中的履职尽责情况;明确执行不力、违纪违法、监管缺位等13项负面情形,组织与纪检监察、巡察、政法、审计、信访等19个部门联动配合,及时掌握干部“底线”工作表现。定期开展干部“正负面”表现分析研判,有效解决识别干部“泛化”问题,实现评价的具体化、立体化。
注重多方齐评识别干部。了解干部关键是要听多方声音、集多方意见,既要听身边人的评价,又要听干部个人心声。滨城区坚持到干部中了解干部,成立5个平时考核小组,通过列席会议、个别谈话、专项测评等方式,充分了解干部“口碑”、看干部“表现”。坚持上级评与群众评相结合,对上听取上级部门单位意见,对下广泛征求服务对象意见,确保干部表现既让上级认可,又让群众满意。坚持运用谈话自评识别干部,建立干部自述机制,每年两次组织干部普遍性填报个人自述表,及时了解干部思想动态、任职意愿、个人诉求。统筹各类评价意见,分类掌握优秀的复合型干部、专业化干部、年轻干部以及表现一般、能力较差的干部,有效解决干部识别“偏差”问题,实现科学评价、精准评价。
强化跟踪考评识别干部。考核评价干部不能仅靠“一时一事”,要全程抓、抓全程。滨城区构建考人考事融合机制,将干部工作实绩与个人考核紧密结合,通过工作比高低、凭业绩定优劣。2023年初,围绕主责主业、争先进位、创新攻坚三类目标,引导干部分类制定目标清单,压实工作责任。实施“月度党组自评、季度干部互评、年底综合考评”全过程推进,实时跟踪了解干部现实表现,有效解决识别干部“碎片化”问题,实现绩由事考、人以绩论。
运用一线督评识别干部。识别评价干部,不仅要看其平时的言行,更要观其关键时刻的表现。滨城区建立健全干部综合调研、专项调研、蹲点调研等常态化干部调研机制,“沉浸式”做好一线识别工作。坚持在关键时刻识别干部,在防汛救灾、安全监管、信访维稳等紧要关头,派出考察组跟踪识别,考察干部的执行力、战斗力。坚持在重点项目识别干部,在改革发展、乡村振兴、城市治理等重点工作一线,进行“跟班式”识别,考察干部的攻坚力、创新力,有效解决识别干部“缺位”问题,及时甄别能担当、敢冲锋的干部。
做好“三篇文章”大胆使用干部
用好干部是干部工作的核心和归属,人尽其才是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滨城区扎实做好用当其时、用当其长、用当其位“三篇文章”,持续盘活干部队伍资源,有效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
用当其时。干部的成长成才有规律、培养使用有时效,只有及时抓住干部的“黄金期”,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干部期盼和组织选拔实现同频共振。滨城区实施“菁英淬炼”成长计划,每年通过“主题面谈+专家评议”方式,择优选拔50名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参加成长集训营,集中开展一个月理论培训和三个月体悟实训,期满开展适岗研判,对组织看准的、成熟度较高的干部及时使用。近3年,先后有45人通过成长计划得到提拔,极大地盘活了干部资源,调动了干部积极性。
用当其长。发挥干部“效用”最大化,关键是用其所长、扬长避短。滨城区抓实干部“定向历练”使用,瞄准工业经济、法治建设、城建规划、农业农技等9类具有专业背景或特长的干部,针对性地选派到相关岗位历练,适配度高的及时任职使用。建立专业化干部配备预警机制,定期研判领导班子专业履职能力,查找干部专业化配备短板,对专业性岗位重点关注、出缺必补,提升班子专业性功能,最大限度发挥干部优势。
用当其位。使用干部不仅要看其品德、志向、学识、才能、专长,更要分析他们的性格、爱好、家庭和健康状况,做到智者取其谋,勇者取其威。滨城区坚持事业发展需要与干部成长进步相统一,建立干部综合评价清单,按照干部作风类型、专业特长、培养方向等,形成干部使用建议,为干部使用提供重要参考。全面加强干部“需求侧”“供给侧”分析研判,综合考量“干部胜任度、岗位匹配度、班子耦合度”,区分“一把手”、班子成员、其他科级干部等类型岗位,分方向选配干部,做到互相补充、互相包容和互相完善。
健全“三项机制”严管厚爱干部
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既要从严管理,又要关心关爱,让干部充分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滨城区聚焦相对较弱干部、压力过大干部、职业倦怠干部,着力健全跟踪培养、心理关爱、交流轮岗“三项机制”,引导干部站起来、动起来、跑起来,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健全跟踪培养机制,激活干部内生动力。坚持“不让一名干部掉队”的工作理念,对表现相对较弱、不适宜担任现职被调整的干部实施分类管理、对“症”施策。对思想懈怠、不愿担当的“躺平”干部,靶向开展学习教育,注重抓好正面引导激励和反面警示教育,引导干部树牢理想信念,重燃工作斗志;对能力不足、不善作为的干部,有计划地选派到一线和工作专班历练,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跟踪管理,建立干部评价档案,开展全过程考核,对有明显转变、得到群众认可的干部,大胆重新使用。
健全心理关爱机制,激励干部轻装上阵。关心关爱干部不仅要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更要心理上关怀。滨城区把关爱干部心理健康作为一项攻坚课题,建立干部心理健康“116”工作机制。在全区范围内建立心理服务阵地,成立心理服务队伍,每年开展一次心理评估,聚焦干部心理状况,分类施策管理。针对从事执法、应急、信访等易出现心理压力大、焦虑倦怠的重点群体,实施“派单”服务,提升干部抗压能力;针对年轻干部、女干部等不同群体,以及中层干部、新入职干部等不同职业阶段干部,实施“点单”服务,提升干部心理调适能力。开通“部长有约”信箱,对心理负担重、职业发展存在困惑的干部,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其松绑减负。
健全交流轮岗机制,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干部有序交流、多岗位锻炼,是激发干部队伍生机活力的有效手段。针对干部存在的职业发展路径单一、干事创业后劲不足问题,滨城区实施“跨界交流”轮岗计划,打通区直部门之间、镇街之间、区乡之间的干部交流渠道,全面梳理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较长的中层干部,每年选拔20名干部跨岗位、跨部门、跨领域交流轮岗,引导干部突破固有思维模式,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领导干部。滨城区将不断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工作,持续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管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着力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作者系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