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校要本着对党的干部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下大气力培养造就一批政治强、信念坚、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党校人才队伍”。近年来,四川省资阳市在党校分类改革中,直面“底子薄、编制少、力量弱”人才短板问题,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为推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3年,资阳市委党校在全省办学质量评估中进入“优秀”序列,获评全省党校系统“精品课”、“教学管理优秀奖”和省委组织部“好课程”;科研成果立项省部级课题2项,2篇咨政报告获省委常委批示肯定,2篇论文入选全国性理论研讨会。
把好入口关,引得“活水”来。2020年初,资阳市委党校仅有编制35个、专职教师10名,“人才短板”尤其突出。对此,市委党校紧紧抓住全省县级党校分类建设契机,用好四川省《支持市县级党校人才队伍建设十条政策》,用活资阳市“人才专项编制”特殊政策,破解引进人才难题。一是实施引才计划。实行参公人员和专职教师编制分类管理,制定“专职教师引进培养计划”,根据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建设需要,逐年引进高层次人才补充专职教师。2020年以来引进硕士、博士12名。二是创新引才模式。围绕“将专职教师占教职工比例提升到65%以上”的目标,创新实施“总量锁定、逐年使用、专编专用”人才引进模式。在机构改革增加专职教师编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人才专项编制及支持政策,动态补充专职教师,有效破解人才不足难题。三是精准招引人才。在全市人才引进统一笔试基础上,增加党校试讲考核环节,并将政治要求贯穿资格审查、论文审阅、面试试讲和考察等人才引进全过程各环节,严把“入口关”,精准招引政治过硬、素质过硬,符合党校教师岗位需求的人才。
完善“引育链”,强化基本功。坚持引育并重、以育为主,下大力气培养造就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一是夯实理论基础。创新开展“双周学习大讲堂”,搭建教师成长锻炼、能力素质展示、思想碰撞交流、作风整顿竞赛平台,持之以恒推进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二是构建人才梯队。建立以“教研名师”为牵引、以“教研英才”为支撑、以“教研新秀”为储备的人才梯次培养机制。实施“教研新秀育苗计划”,大力开展岗前培训、导师带培、集体备课,帮助新引进教师迅速适应岗位、进入角色;实施“教研英才培训计划”,每年举办全市党校系统骨干师资提能培训班,针对党校教师量身打造培训课程,提升专业成色和业务技能;实施“教研名师培养计划”,出台《资阳市党校系统“名师工程”实施办法》,建立“滚动遴选、目标管理、重点培养、严格考核、示范引领”工作机制,通过“教学+科研+咨政”合力培养名师名家。三是培育骨干团队。聚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采取“领导点题、骨干领衔、教研人员全员跟进”方式,组建精品课程开发和重大课题攻关团队,推进教研咨一体发展。
搭好路和桥,激发内生力。创造条件、营造氛围,竭力为教师成长铺路搭桥。一是加强学科建设。利用机构改革优化内设机构设置,成立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经济学、党史党建、统战理论、图书信息等专业教研室。在加强学科建设的过程中,促进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二是搭建实践平台。健全教师进修深造、蹲点调研、指导帮扶、上挂下派制度,主动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3年来,选派多名教师带课题攻读博士学位、到省委党校跟班学习、到市直部门和项目一线实践锻炼;1人到县(区)党校挂任副校长、3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同时,争取省委党校选派优秀教授或博士到市委党校挂职指导工作,校领导、教授等30余人到校指导授课100余次。三是畅通成长渠道。争取政策支持,将教师职称高中低比例设置为4:15:1,拓宽教师职称晋升通道;选拔符合条件的教师实行“双肩挑”,打通从优秀骨干教师中培养校领导的政策通道;积极向有关部门推荐骨干教师进入各类专家库和学术团队,10名教师担任市委宣讲团成员,4名教师被聘为市决咨委委员,1名教师获评市“领军人才”。
用好“指挥棒”,迸发新活力。坚持业绩导向、质量导向,用好考核激励“指挥棒”,推动建立既区别于公务员又不同于普通事业单位的党校教师管理体系。一是选树先进典型。每2年开展1次全市干部教育“好案例、好课程、好教材”、现场教学点和党校系统精品课、教学管理优秀奖评选,树典型立标杆,营造创先争优氛围。二是加大工作激励。制定实施《科研精品奖励办法》,鼓励出成果出精品。三是强化绩效考核。出台《专业技术人员教学科研工作量考核暂行办法》《事业人员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动态调整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水平,持续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作者系四川省资阳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