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四链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结硕果

蒲适    2024-01-08 10:36:07    学习时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四川省德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以下简称德阳市局(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牢记国有企业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把共同富裕作为乡村振兴的指引和落脚点,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党建引领链、富民产业链、生态文旅链、巩固提升链“四链融合”为支撑,撬动乡村全面振兴汇集新动能、取得新成效,扎实走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之路。
  编织“党建引领链”,担责尽责焕发生机活力。德阳市局(公司)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建立三级推动、共建共融、多元催化工作机制,有效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领导干部“主领”:德阳市局(公司)党组坚持把责任扛在肩上,成立“一把手”负总责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调查研究、制定战略规划等,确保定点联系帮扶目标清晰、方向不偏。驻村书记“主责”:派驻“第一书记”积极开展产业就业扶贫、科技教育扶贫、文化健康扶贫、电商消费扶贫,努力探索共同富裕的新路子。广大党员“主帮”,组织党员成立帮扶工作队,实行“5+1”工作制定期开展走村入户,及时了解村民所思所想,为其排解生活困扰,进一步强化人文关怀。改善基础设施、掌握生产技术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德阳市局(公司)通过捐赠信息化办公设施、修建道路、增设路灯等措施,既改善了村容村貌又为村民生活带来便利。扎实开展“送学进村、送工到田、送技到园、送暖到户”等志愿服务,组织村民利用闲暇时间系统学习生产技能和作业技巧,促进其适应发展的需要。
  编织“富民产业链”,村企共建实现配套发展。为激活当地发展内生动力,德阳市局(公司)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协作,坚持因地制宜,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整合多方资源,精准引进产业帮扶项目,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中江县道桩村有着悠久的蚕桑发展历史,但由于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导致产业发展迟迟打不开局面。德阳市局(公司)知悉后,组织农业专家多次赶赴道桩进行实地调研,并出资修建蚕房养殖室、桑叶储藏室、幼蚕养殖室各一座,种植桑树524亩,将道桩村打造成为现代化蚕桑产业养殖基地,蚕桑养殖成为该村集体经济支柱产业。在全面总结道桩村产业帮扶经验后,德阳市局(公司)又将该县圣寿村确定为第二个定点帮扶对象,持续走好产业帮扶之路。根据圣寿村地理位置、人口结构等情况,出资为其“量身定制”有机蔬菜产业园建设项目。未来,配备冷链仓库,分拣加工中心,灌溉储水池的有机蔬菜产业园顺利建成后,实现智能化监控、灌溉、水肥一体和农业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耕种,一改村落原始劳作模式,既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又提升蔬菜质量品质。
  编织“生态文旅链”,先行先试促进融合共进。德阳市局(公司)因地制宜制定“农业为根、文化为魂、旅游为径、以文促旅、以旅兴农”的工作思路,努力走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抓好阵地建设是做好文化传播的重要方面。通过在村部新建红色文化综合体验中心、红色文化广场等阵地,致力将道桩村打造成为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的重要阵地和党员锻炼党性的重要平台,并吸纳优秀师资力量建立老党员讲师库,大力开展红色教育。2023年,在与当地政府密切协作下,红色美丽村庄整体建设项目正式破土动工,集参观、学习、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具有革命传统体验、红色精神传承、绿色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身的红色美丽道桩村完成蝶变,为“小村庄”引来“大流量”,推动当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编织“巩固提升链”,守望相助确保行稳致远。推动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时间上的延续性、空间上的一体化,德阳市局(公司)抓好“四个坚持”,切实做好乡村振兴下半篇文章,确保产业帮扶行稳致远。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抓牢组织建设,运用好共建的党建活动室,将支部堡垒建在群众最需要的前沿阵地。二是坚持帮扶不松劲。帮扶队伍定期走村入户,对已脱贫的帮扶对象持续做好动态跟踪,确保就学、医疗、助困等帮扶政策应享能享。坚持产业增效。持续筑牢基础建设,聚焦基础硬件的持续性维护、适应性需要,用好捐赠资金的补缺、引流、撬动作用,保持产业配套设施的完整性。健全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规模化、成片化、集约化,强化集体经济统一精益管理,畅通生产、经营、销售环节,实现市场复合多元的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双向引才。将人才作为乡村发展的核心资源和根本力量,大力培养乡村振兴的产业带头人,持续与乡镇党政、村两委共同发力,开设乡村治理、技能提升的田间课堂。以产业空间、产业机遇为引力,吸引专业产业带头人、大学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夯实乡村发展的人才基础。四是坚持生态优先。围绕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乡村建设目标,坚持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配套发展、互促发展方式,带动一批羊肚菌种植、肉牛养殖、粮油种植等符合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产业,引进落地一批乡村休闲、乡村文旅、农产品加工等第三产业经济单元,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发展。
  〔作者系四川省德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构建中青班“学干研宣”一体培训体系
下一篇:聚焦“四个着力” 书写组工新篇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