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一小学开设治理荒漠思政课

树生态理念 学治沙妙招

本报记者 吴 勇    2024-12-11 08:41:11    人民日报

顶着北风,在沙漠边缘整队集结,学生们斗志昂扬地出发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一小学的“红领巾”治理荒漠思政课,开课了!

康巴什区曾经是一片戈壁滩,经过多年建设,如今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变化源于一代代人坚持不懈植绿护绿。”该校南校区执行校长秦炎说,“希望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

“六年级一班在原地铺设聚乳酸沙障,二班在斜坡上栽种沙柳沙障……”在思政课负责教师许平的指导下,同学们行动起来。

一班的场地上,同学们在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教师任昱的指导下,把聚乳酸沙障层叠套在塑料套管上,先向其中填沙,再逐步拉长。不一会儿,一条手臂粗细、数米长的沙袋“巨蟒”慢慢成形了。

“这可不是普通的布袋。”任昱向学生讲解,“这是以秸秆为原料,经发酵生成乳酸后,再经缩聚和熔融纺丝制成的聚乳酸纤维,又叫玉米纤维。”

“从2019年起,我们学校就启动了‘红领巾’治理荒漠思政课,三年级以上全员参与。”许平介绍,目前学校已组织了33期治理荒漠思政课。

一旁的沙丘上,当地林草局的工作人员正在给沙柳平茬。另一旁,任昱给学生们科普起沙柳的知识:沙柳能在缺水的地方成活,经过两三年生长后,必须通过平茬手段进行抚育和管护,才能保证它的正常生长。

“老师要我们带上瓶子,这有什么用处?”一名学生举手提问。

许平拿过一个还剩半瓶水的瓶子,将一根沙柳枝条插入其中,放入沙坑,再用沙掩埋,地上只露一小截枝头。“挑选没有叶子的柳条,它会慢慢吸取瓶子里的水分长出根须,明年春天就会出叶成活。”许平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学生们也跟着做。

“这是治沙人在长期实践中想出来的实用办法,类似的还有很多。”许平说。

一堂堂治沙思政课,不断激发着同学们的想象力。学生曹宸赫和李博烁研制出一套“雨水收集器”,可通过电控的方式缓慢滴水,为植物生长提供所需的水分。

“教育需要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智慧启迪和精神力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树立生态环保的理念,磨炼顽强奋斗的精神,这就是治理荒漠思政课的意义。”秦炎说。

 

《人民日报》(2024年12月11日 第 13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赴咏春文化展示中心开展交流活动
下一篇:​盘活优质资源 提升乡村美育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