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中国前驻英国大使刘晓明为广州新华学子开讲“大学第一课”

2024-09-29 08:53:07    广州新华学院公众号

9月28日,中央外办原副主任、中国前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做客广州新华学院“学者讲坛”,为广州新华师生开讲“大学第一课”,作“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主题讲座。

刘晓明及夫人胡平华女士,广州新华学院董事长刘荣海及夫人陆玩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及嘉宾等出席讲座,师生代表近四千人参加讲座。讲座由学校校长王庭槐主持。

 
刘晓明主讲“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主题讲座。
 

学校校长王庭槐代表学校向刘晓明莅临学校致以热烈欢迎,并为师生们介绍了刘大使外交生涯中的杰出贡献。他希望同学们珍惜此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将刘大使的精彩演讲内化为推动自我成长的力量与智慧,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讲座上,刘晓明剖析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多年丰富的外交工作经验与经典案例,刘晓明强调提升中国国际传播影响力要切实增强“五种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公民意识、斗争意识、大局意识;同时要着力提高“五种能力”:公共外交能力、利用外媒和交友能力、调研备战能力、沟通应变能力和外语能力,让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声音“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听而信”。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只是领导、外交官、专家学者的事,而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刘晓明认为,讲好中国故事,要做到“知己”,要了解自己的国家,包括历史文化、发展道路、大政方针;还需要做到“知彼”,了解外界对中国的关注点,以及存在的误解和偏见,从而有针对性地讲中国故事,做到有的放矢、激浊扬清、增信释疑。

 

广州新华学院师生认真听讲。

 

王庭槐表示,通过讲座,我们不仅领略到世界外交舞台的风云变幻、刀光剑影,更深刻感受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使命,同时也为学校落实“开放办校”的办学理念、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明确的指引。希望在场所有师生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讲好中国故事,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广州新华的力量。

 

图为现场交流互动环节。

 

讲座现场,师生们围绕如何结合专业和兴趣讲述中国故事、国际视野与职业规划的融合等议题踊跃提问。刘晓明逐一给予详尽解答。他勉励广州新华的学子们:要扎实理论基础,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学识武装自己,增强交流能力,尤其是外语技能,广泛阅读,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更要秉持拼搏进取的青年精神,用自己的才华和热情,为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贡献青春力量。

讲座后,刘晓明与学校董事长刘荣海、校长王庭槐、党委书记郝登峰等学校领导举行座谈,就学校办学特色、专业学科建设及国际化办学进行深入探讨。在校领导的陪同下,刘晓明参观了学校霖霖书院和蔡照波艺术馆,对学校的校园环境、教育教学设施、校园文化、学生美育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表示赞许。

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此次讲座,广州新华学院的学子们深受启迪,他们从刘晓明丰富多彩的外交历程、深厚广博的学识底蕴及独到犀利的见解中,全面而深刻地领略了中国外交的悠久历史文化、独特发展道路及宏伟大政方针。这一过程不仅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外交的独特魅力与力量,更提升了他们的科学素养,有效拓宽了他们的国际视野,为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广州新华学院将继续积极举办此类学术讲座与交流活动,邀请更多杰出学者分享他们的珍贵经验与深刻见解,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更高层次的学习资源与发展平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讲人简介

刘晓明,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大学,获美国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外交学院硕士。1974年开始外交生涯,先后在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四大洲常驻,曾任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副司长、驻美国使馆公使、驻埃及大使、甘肃省省长助理、中央外办副主任、驻朝鲜大使、驻英国大使。现任中国政府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表、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曾获美国弗莱彻院长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友谊勋章、美国弗莱彻1947纪念勋章、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中英关系杰出贡献终身成就奖、英国诺丁汉大学荣誉法学博士、英国伦敦金融城荣誉市民、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荣誉博士。

著有《尖锐对话》(2022年北京出版集团)、《大使讲中国故事》(2022年中信出版集团)、《有问必答》(2024年北京出版集团)和《大使讲中英关系》(2024年中信出版社)。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华东理工大学:以教育家精神引领一流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