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大思政,铸魂育新人。近年来,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关小学聚焦学生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思政先行原则,以大思政课之“大”,谋立德树人之“实”,不断探索学科融合、实践育人途径,“六举措”积极推进“大思政课”育人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开发教材育人潜能,学科并行。
德育是所有学科都应当承载的责任,学校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备课优势,整合资源,深入挖掘学科德育功能,将思政元素与学科内容有机融合。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全学科,语文学科品读人物学品质,感悟事件学做人,观赏景物领略祖国河山的神奇秀美,诵读唐诗宋词传承文明,知识的传授与育人潜能同等重要;数学课体现工具学科的生活性,在教学中体现数学学科精细严谨、合理规划、理性支出、绿色出行等理念;英语学科体现开放包容、兼容并蓄。学校积极开发每门课程的育人潜能,在备课中设计“德育”环节,学科思政有效落实。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环境育人。
学校的文化墙,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设计、完成,学生结合所在年级,结合学习和生活,选择体现“和美”教育理念的文字、图片,共同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四年级的“读经典书籍,做文明学生”,五年级的“了解传统,传承文明”,六年级的“讲述我与校园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写一写、做一做、贴一贴、看一看,真正实现在劳动中成长,在实践中收获。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课堂,让学生在劳动中真切体验动手的乐趣,感受劳动的快乐,树立校园主人翁的意识,学会爱校爱劳动。
发挥“思政”堡垒作用,辐射带动。
学校严格落实思政课德育主体地位,通过研讨活动、示范教学、思政“大练兵”,明确思政课担负的育人职责,丰富课堂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生活实际和时代元素,正面引导,事例佐证,树立家国情怀,大局意识,明辨是非,努力进取,积极向上。
彰显校本文化魅力,引领前行。
学校结合校情,利用校内“文化长廊”开展“孝文化”教育,编写“孝行天下”的校本教材,通过讲24孝故事,传承美德;结合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重大节日,编写校本教材《历史上的今天》,以读促学,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树立远大志向;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编写校本教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德少年》,宣传省、市、县优秀少先队员先进事迹,号召全体学生学习身边榜样,做新时代好少年。发挥校刊、学校公众平台的辐射效应,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锤炼学生品格。
开展活动引领“正向”,营造氛围。
以活动为载体,导向引航,培养学生优良品质。清明节祭拜先烈,举行“缅怀先烈,面向未来”专题活动,通过讲革命故事,学习伟大精神,瞻仰纪念馆,走近家乡名人;国庆节开展“看祖国变化”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五一劳动节“今天我出镜”,鼓励人人学习劳动技能,树立劳动创造幸福的意识;“七一”举行系列活动:讲党的故事,唱一支红歌,读一本红色书籍等,活动成为学生成长的载体,德育润物无声。
融合生活教育资源,践行美德。
结合学生一日常规要求,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实文明习惯,提升文明素养。学生假期作业以实践性作业为主:引导学生游览家乡景点,热爱家乡;调查研究家乡名人,认识凡人英雄;进行社会实践体验,看家乡巨变;走进民俗村学习纺线、捏面花、做提线木偶,激发自豪感,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合阳县城关小学)
(责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