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并且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内在规律性,加强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间的纽带联系,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科教融汇,是科技与教育、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广泛交叉,落脚点是助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尤其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进科教融汇育人,需要树立系统思维,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与教育体系互动赋能的重要价值,持续优化科教融汇育人的体系和过程。
1、立科教融汇的育人理念
从科教融汇的起源与发展来看,自19世纪初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创造性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理念以来,狭义的科教融汇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科技创新和教育的跨组织整合,科教融汇的内涵得以持续扩展。
当前,虽然不少学校关注到科教融汇广泛纵深发展的趋势和重要价值,有的还将其上升为办学理念,但从总体把握和客观现实来讲,科教融汇育人的理念还没有在社会各领域广泛传播并发挥作用,导致跨组织、跨层次的科教融汇办学理念尚未在相关主体中得到广泛响应和落实。尤其是中小学、创新型行业企业等关键主体由于受历史惯性影响,并没有充分关注科教融汇的发展趋势。因此,当务之急是实现这一理念在政府、学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间的有效传播并形成广泛共识,通过理念的确立与普及带动实践层面的落地与推广。
理念表现为规章制度和在无形中影响着实践发展的思想观念。应引导学校把科教融汇作为办学的重要方向,将科教深度互动作为学校章程的重要内容确立下来,并完善制度构建。同时,着力扭转人们的思维惯性,使重视科教融汇的意识在全社会广泛地扎根。
2、建“大学+中小学”科教融汇育人体系
科教融汇的目的是育人,是涉及教育全链条的系统性工程,因此需要构建大学与中小学相贯通的科教融汇育人体系。
中小学实现科技与教育的融合,需要超越狭隘的学科思维。在基础教育阶段,要把科教融汇育人的目标和内容渗透融入包括科学在内的所有学科,把科教融汇的成果全方位融入各类学科的课堂教学和实践中,从而为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高等教育阶段推进科教融汇育人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改革。一是实现教师科研与教学的融合发展,通过制度建设、评价改革、示范引领、专业培训等方式,建立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通畅渠道,激励教师通过科研与教学互动自我赋能,并有效应用于人才培养中。二是通过资源引导、宣传推广等方式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大科学装置、创新型行业企业等主体树立科教融汇理念,打造并推广具有优质性、示范性和可复制性的跨组织科教融汇育人模式。三是为学生参与科教融汇提供支持,构建本硕博相互衔接的科教融汇育人目标和体系,通过兴趣激发、制度建设等使有潜力和能力的学生早进团队、早入科研。
3、推进组织模式的深度变革
办学理念的落地生效有赖于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变革,在政府层面,需要建立能整合学校、科研院所、创新型行业企业等资源的体制机制,推动科技与教育资源的跨组织流动与整合;在教育领域,需要围绕科教融汇的现实需求作出系统性的组织回应,在教学、课程、评价等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推进相关主体的组织变革,在学术、专业或课程建设委员会中吸纳不同领域专家参与,在顶层设计上实现科教融汇育人的前瞻布局。
具体到学校层面,秉持科教融汇育人理念的学校要致力于打破学校与外部组织之间、学校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无形藩篱,把原来封闭的机构转变为以科教融汇为内核的开放型、网络状新型组织。学校的组织变革需要建立专业的组织机构,包括构建支持教师科教融合和学生深度参与的专业机构,促进内部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外部科技成果与教育资源有效相互转化;主动牵头建立跨组织合作协调部门,以多种方式合理调动各主体积极性,在实际管理运行和协商解决重要事务时要充分考虑到各主体、各层级的意见和主张,通过广泛交流合作实现科教资源的互动转化。
4、建设科教融汇型课程
科教融汇育人功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教融汇型课程、教材和平台等资源建设的丰富程度。要坚持上下衔接、内外参与的原则,根据现代科技的迭代速率,定期组织学校和外部各类创新主体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相关课程和教材研发,在尊重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特点和把握科技前沿及趋势的基础上,对课程方案、教材内容进行修订完善,重点是实现中小学与高校科教融汇课程设计的有效衔接,提升课程和教材的多元化及情景性,实现科教设施与成果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共建共治共享。
学生的参与程度及获得支持的情况是衡量科教融汇型课程建设成效的关键尺度。一方面,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通过情景式、参与式、体验式的课程和教学增强学生的情绪体验,通过浸润式教学把科技创新的意识、原理及能力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对科技现象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另一方面,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和评价制度,把科技知识的传递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把学生科技体验、参与科研情况与取得成果等作为教师、学生考核的指标,在各级各类考试设计中更加体现发散式和前沿性,使科技创新的原理、成果等有效融入考试内容,通过系统性评价驱动和引导,增强学生参与科教融汇的积极性。
5、打造科教融汇型教师队伍
无论是教师本身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还是外部科技资源的融入,都需要教师意识的唤醒、能力的培育和有力的行动。
科教融汇型教师应成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己任,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等科教资源运用于育人过程中的专业化教师。这一类型的教师善于追踪并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及知识的发展情况,能够主动把科研或科技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建设科教融汇型教师队伍的主要方式是“内育外引”,在基础教育阶段配齐配足科学教育教师,积极吸纳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行业企业人员到中小学、幼儿园担任兼职教师,通过培训、参访和进修等形式,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科技素养。高等学校既是各级各类教师的培育培训基地,也是教师资源的聚集地和使用单位,在教师的职前培养中,需要走出传统校园的封闭式培养模式,加强与外部创新主体的合作,注重对科技前沿知识的传授与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职后使用与培训中,注重通过名师展示、专业培训、以老带新等形式提升教师科教转化能力,同时为高校教师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人员交流合作以及流动任职提供体制机制支持。
(作者分别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室研究员)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