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党建 > 正文

“用心做好每一件关乎群众利益的事”

本报记者 苏 滨摄影报道    2024-01-23 09:15:31    人民日报

刘德耀(右)在村民家走访。
 
刘德耀梳理总结驻村工作。
 

一个通知,使刘德耀来到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温泉镇兴隆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份牵挂,让他在驻村到期后选择继续留任,带领群众共建和美乡村。

刘德耀就职于贵阳银行遵义分行。2021年5月,正在出差的他接到驻村通知,随即带着一床铺盖、几身衣服,赶往兴隆村开展驻村工作。“有幸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既是荣耀,又是责任。一定要帮扶帮到点子上,驻村驻到心坎里,干成一番事业!”驻村伊始,刘德耀满怀期待,下定决心用心干工作。

来到兴隆村,刘德耀做的第一件事是整治撂荒地。撂荒地足足有上百亩,由于地形破碎、坡度较大、产出不高,久而久之就荒废了。在不少群众眼里,这些荒地没多大作用。但在刘德耀看来,这些荒地是宝贵的资源,大有文章可做。

“通过专家的综合研判,结合地形地势和市场需求,我们决定一部分地种莲藕,一部分地修鱼塘。”有了明确计划,刘德耀提出群众以土地入股,村集体统一经营,每年按比例分红的发展模式。“改造资金共30万元,除了村集体自筹,我还争取到了22万元的资金支持。”刘德耀说。2023年底,鱼塘产鱼突破1万斤,收入10多万元,莲藕产量达到7万斤,群众尝到了发展产业的甜头。

刘德耀做的第二件事是修路。“经常入户走访,哪儿的路好不好、该不该修,心里跟明镜一样。”刘德耀说。

村里有条1.5公里长的通组路,路面窄,大货车进不来,小汽车没法会车,坑坑洼洼很不好走。之前规划过好几次,因为占地问题,群众意见不统一,最后不了了之。刘德耀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

修路涉及40多户村民,刘德耀一家一家入户争取支持。“我跟村民们讲,把路修好,能让农特产品更好地卖出去,还能让在外工作的孩子们回家时更安全。”他说。

人心齐了,资金问题如何解决?刘德耀向市级、县级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前后跑了不下30次,最终得到100万元的专项资金。就这样,在他的带领下,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干,道路拓宽修缮工作很快完成了,群众纷纷叫好。

刘德耀做的第三件事是修建引水工程。兴隆村板桥组共有70多户200多人。由于水源点分散、供水半径长,每逢天旱极易出现用水紧张问题。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刘德耀带领村干部寻找新的水源点,同时配合修建引水工程,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随着引水工程顺利完工,刘德耀收到了板桥组村民送来的锦旗,他却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办实事、解民忧,用心做好每一件关乎群众利益的事,是我驻村的自我要求。”

2023年5月,刘德耀驻村到期。村干部和村民们极力挽留,他也深深爱上了这块土地。思考再三,刘德耀决定申请留任,继续在兴隆村驻村。“当初,我毫不犹豫地来驻村,就是想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做点实事。虽然我做的工作很平凡,但每当群众的事情得到解决,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时,我心中都无比骄傲。”刘德耀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3日   第 19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基层减负 为实干撑腰
下一篇:强基固本促发展 产业铺就富民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