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陕西铜川:非遗“活起来” 文旅“火起来”

张英杰    2024-11-22 16:27:50    学习强国铜川学习平台

从舌尖味道到指尖技艺,从民俗表演到传统中医,从非遗展示到互动体验……徜徉在铜川市非遗大集暨新区坡头民俗古会上,亮点纷呈的国风文化和非遗展示活动,让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国潮嘉年华”,让非遗“活起来”,文旅“火起来”。

为了让“非遗”走进千家万户,舞狮、舞龙、民歌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耀州窝窝面、三原蓼花糖、二井搅团等非遗美食香气扑鼻,宜君剪纸、印台糖画、耀州陶塑等非遗技艺趣味十足……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让古老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本次集会上,非遗文化项目展演精彩纷呈。

 

“传承+创新” 文化“活起来”

“叔叔,吹糖人好有趣,我也想试试。”在集会现场,非遗师傅将熬好的糖浆捏成一团,扯出一根细管,一边教小朋友掌握吹气技巧,一边快速地捏出造型。

“这种体验式的吹糖人,又卫生又有乐趣,还可以让孩子在体验中深入了解非遗的精髓,太神奇了。”孩子妈妈王女士笑着说。

本次集会邀请了30余位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现场为参观者讲解,展示制作过程,让观众不仅能近距离感受到非遗的魅力,还能看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精彩碰撞。

在非遗展示区,一把小剪刀在铜川剪纸手艺人侯军霞的手中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幅生动逼真的剪纸图案呈现在参观者面前。“这样的剪纸我可以学吗?”“当然可以,我现在来教你。”侯军霞现场为观众传授剪纸技艺。

 

孩子体验非遗“吹糖人”传统技艺,感受手工制作的乐趣。

 

“非遗大集既为我们提供了一场家门口的视觉盛宴,也让我们近距离体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1月14日,带着孩子逛集会的铜川市民张阳说,孩子在体验非遗技艺的同时,也做了一回非遗技艺的小“传承人”,通过体验,让非遗真正“活”起来。

本次集会让市民、游客在观看惠民展演、品尝特色美食、欣赏地标风景时,深刻感受非遗与城市相生相融之美,展示活力铜川、动感铜川的青春形象,展现铜川的传统文化内涵与当代意蕴有机交融。

“观赏+体验” 旅游“热起来”

造型精美的耀州瓷杯、栩栩如生的人物陶塑、古朴典雅的创意绳编……本次集会上,多姿多彩的传统非遗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一系列文创产品不断涌现,让非遗融入人间烟火,见人、见物、见生活。

 

造型独特、做工精湛的耀州瓷。
 

“我们在继承传统工艺、传统图案的基础上,把创意设计融入其中,开发出耀州瓷鱼龙水杯、唐代仕女摆件、爵杯酒器等文创衍生品,让传统工艺更现代、更时尚、更贴近生活。”耀州窑唐宋陶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是绳编的牡丹、中国结、向日葵……”耀州区绳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琪正为观众介绍绳编作品,一个小小的盘长结,可以有成千上万种变化。绳编在本次集会受到广泛喜爱,也给了高琪继续发扬非遗技艺的信心。

“本次集会打造‘看得见、尝得到、摸得着、带得走’的非遗新潮市集,可观可赏、可感可触地连接现代生活,原汁原味表达非遗内涵,让更多人成为非遗的参与者、见证者、推广者,体验传统技艺的文化之美,助力铜川非遗的传承和发展。”铜川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栩栩如生、古朴典雅的绳编作品。

 

“非遗+旅游” 人气“聚起来”

本次集会活动规模大、参与人数多,美食、手艺、戏曲、风采等荟萃一堂、各具特色,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场聚人气、接地气、有生气的非遗体验之旅,推动铜川非遗在活态传承、体验、共享之路上昂首前行。

据统计,为期5天的集会接待游客15万人次,交易金额达2772.07万元,融合了非遗展演、美食品鉴、特色农产品等多元活动,打造了一场农商文旅一体化的欢乐嘉年华,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

 

特色非遗美食琳琅满目、香飘四溢。
 

开集展演中的锣鼓、舞龙、舞狮表演让群众近距离感受了传统节日习俗。传承人现场活态展演、群众沉浸式体验及购买的方式,展示了铜川传统手工技艺承载的厚重历史和别样风采,拓展了文旅市场消费空间,激发了文旅消费活力。

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铜川不断加大非遗保护、开发和利用力度,积极探索文旅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推出融合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旅游产品,促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让非遗“驻足处”成为热门“打卡点”。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长”促林 为治林护林注入新生力量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