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广西:

南宁建成首批线上线下一体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庞革平    2024-11-01 10:48:33   

10月30日,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民生东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正式揭牌运行。同日,南宁市江南区淡村路西社区、良庆区蟠龙社区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也正式揭牌。这标志着南宁在广西全区率先建成首批线上线下一体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让附近居民和企业享受“服务‘零跑腿’、就业‘家门口’”的优质、高效服务。

“感谢服务站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们一家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在南宁青秀区民生东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居民杨先生将一面写着“真情相助,为民解困”的锦旗送到工作人员手上。杨先生因家人突发疾病需要照顾,无法正常入企上班而失业,一直想找一个时间灵活能照顾家庭、又能发挥自身技术特长的零工工作。青秀区民生东社区的工作人员在知晓杨先生的困境后,对他展开“一对一”的服务,详细了解杨先生的情况和就业意愿,建立“一人一档”就业需求精准档案,线上线下帮助他与周边的缺工单位进行岗位匹配。经过多方帮助,杨先生在小区周边一所学校后勤处成功找到了心仪的工作,缓解了他的家庭经济困难。

为帮助像杨先生一样的就业困难人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南宁探索建设以社区为中心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0月30日,南宁首批3个线上线下一体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率先建成并揭牌对外运行。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是探索新形势下社区居民就业服务的新路径,坚持“站点紧靠困难群众建,服务紧跟实际需求走”的原则,以社区“15分钟”路程范围内的劳动者、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创新“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线上线下联动”的公共就业服务新模式。

服务站通过打造“1”个充分就业平台(家门口就业服务站)+“3”端服务(企业端、居民端、政府端)+“N”个垂直就业服务场景,线上线下布局基层公共服务网点,通过主动“扫街”(上门摸情况)和引导“扫码”(平台汇情况),统筹推进辖区用工与就业精准对接、招工与求职双向互动,聚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大数据+铁脚板”线上线下一体化就业服务新机制,全力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着力实现“想招工的,高效推送用工服务;想求职的,便捷提供就业岗位;有想法的,支持自主开展创业;有困难的,做好就业跟踪帮扶”,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的同时,解决社区内企业招工渠道不多等问题,实现招聘求职双赢。

据了解,下一步,南宁将鼓励指导各县(市、区)、开发区结合当地实际,在街道、社区、高校、商圈等就业人群密集区域,打造一批家门口、校门口、街门口、商圈门口等示范引领的基层就业服务站,加快形成上下贯通、业务联通、数据融通的就业服务圈,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共铁力市委组织部多举措提升党员干部能力本领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