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山西省五寨县:栖凤临清涟 展翅上春山

2024-10-18 10:57:23   

今年以来,忻州市五寨县聚焦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坚持党管人才根本原则,引才育才、聚才用才、爱才惜才,强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健全完善服务保障措施,提升人才工作整体效能,为推进五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五寨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以省委组织部“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介活动为契机,深入上海、重庆、成都等地,以城相许,以诚相待,畅通引才渠道,优化育才措施,深化校地合作,不断完善“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工作机制,积极打造县域人才工作一流生态,促进更多人才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建功立业。截至目前,五寨县累计登记就业66人,招引700余名高质量人才,带动20家企业发展。

海纳百川,“引”上求突破

开展调研摸清底数。县委组织部牵头开展全县人才摸底工作,聚焦重点领域、特色产业人才类型,申报纳入市级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为针对性引进人才提供指南。

多元手段招才引智。县委书记带队赴复旦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等5所高校,宣传五寨县相关政策、特色产业、优质农产品。县级招才引智小分队持续发力,在山西财经大学、复旦大学现场引导学子们进行就业意向登记。各职能部门联动协作,多渠道开展宣传推广,吸引五寨籍在外学子回乡实习实训。

 

团县委组织召开大学生实习实训工作部署推进会。

 

畅通渠道引才回乡。打好地缘牌,选聘21位企业家担任驻地双招双引宣传大使,引入五寨籍企业家钟少龙与上海拜安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在农业领域展开合作。打好乡情牌,实施教师“回归(团圆)计划”,为本人或配偶是五寨籍的在外工作在编在岗教师,提供专门渠道回五工作,吸引外流人才返五建设。

百年树人,“育”上做文章

精准帮扶育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驻点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通过结对帮扶、开设讲座、开展培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五寨县同步选派县级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外出进修学习,“输血”“造血”双管齐下,全县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成果显著提升。

多维培训育才。组织到村工作大学生(选调生)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乡村振兴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乡村振兴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开展2024年村(社区)“领头雁”培训,140余名村(社区)“两委”主干、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对标先进、创先争优;组织山西省乡村e镇电商带头人培训暨直播电商讲师专题培训,本土电商人才破“土”出圈;举办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训班,不断培养懂种植、会发展的农业发展排头兵。

兴办产业育才。依托全县农业产业优势,同步培育4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四上”企业和6家省级龙头企业,培养了2532个高素质农民、200余名病虫害防治专业人才和80余名种苗培育专业人才,形成“人才+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人才培养机制和规模化经营体系。

尚贤礼士,“留”上出实招

政治上给待遇。制定县委联系优秀人才名录,每名处级干部包联1-2名专家人才,及时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揪心事、烦心事。在重要节日及专家人才取得重大成就、罹患重大疾病时走访慰问,切实增强人才的荣誉感、成就感、归属感。

事业上给支持。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坚持以事择人、人岗相适,及时将优秀人才纳入队伍,安排到重要岗位历练,强化人才技能提升。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政府专题会议研究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驻点专家生活、待遇相关事宜,为来到五寨县全职服务的医学专家发放每人每月5000元的补贴。

生活上给保障。建立县级住房保障体系,高标准建成占地4200平方米、可容纳130余人居住的人才公寓,在富民园设置可容纳150人居住且配备必要家具家电的非五籍人才安置房。开设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在政务大厅设立人才专项服务窗口,配备专员为特殊人才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等服务。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举办“缘起五寨 青春有约”青年人才交友联谊活动,畅通联络沟通渠道。

量体裁衣,“用”上下功夫

加强帮扶合作。连续3年举办五寨夏季康养峰会暨中医药文化研讨会,邀请“人民英雄”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等国家级专家学者为五寨中医药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深挖五寨中医药生态资源优势,依托五寨沟风景区、中医药康养旅游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等平台,推动中医药与康养、文旅、医护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4.87万平方米,年接待能力1万余人次的五颐康苑中医药康养基地,营造“康养+”新业态。

 

集森林旅游和中医药康养理疗于一体的“五颐康苑中医药康养旅游基地”已建成运营。

 

深化校地合作。借力与山西省后稷实验室(我国杂粮生物育种领域唯一的省级实验室)合作良机,柔性引进各类农业专家160余名,建成杂粮试验和示范基地500亩,打造集杂粮育种、示范推广、仓储物流、精深加工、食品研发销售、农业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现代多元化杂粮全产业链,有效扩大了“粮裕五寨”公共品牌影响力。

 

山西后稷实验室专家团队在五寨杂粮试验示范基地调研。

 

赋能农业升级。依托“三区”科技人才专项计划项目,特聘农技专家3人、农技人员40人,组建科技特派团下沉一线,开展农业科技培训6次,为县域传统农业转型发展注入技术、管理、信息等创新要素,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帮助150户农户解决技术难题。

构建“才企联动”。聘请西南大学食品学院钟耕教授及其团队为我县芥菜产业在种植、研发产品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推动人才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据介绍,下一步,五寨县将不断提升人才政策“含金量”“含情量”,倾情办好人才关注的“关键事”“急难事”,聚焦优化人才个性化、暖心化服务,将人才优势持续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奋力打造晋西北县域人才新高地。(中共五寨县委组织部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四川武胜县烈面镇:“三个机制”探索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新路径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