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中平原,黄河西岸,韩原大地上坐落着一座有着千年历史记载的特色小镇——西庄镇,星罗棋布的古建筑群,原貌遗存的传统村落,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遗存,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神韵与浪漫,也成就了这座小镇厚重的文化底蕴。
西庄镇位于韩城市以北10公里处,东临黄河,西靠黄龙,属“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特征,呈“工业发达、农村兴旺、旅游蓬勃”的三产布局,总面积284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人。镇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其中党家村古建筑群被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世界民居之瑰宝”,梁带村芮国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近年来,西庄镇顺应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坚持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深耕人文沃土,赋能文化振兴,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齐飞,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征程上大胆迈进,以“小城逆袭”的主动作为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以文化人 文化惠民育新风
雨后的清晨,穿过小镇的古牌楼,山水相映的汶河公园广场,跳广场舞的大妈们面带笑容翩翩起舞;古朴典雅的明清街道,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古镇集市,处处无不彰显着小镇的文化内涵和品质。
作为城市北部的城郊大镇,依托建设城市北拓承载区的有利契机,大力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建成集党群服务、文化惠民、文明实践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公园),聚焦文明实践“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这一根本目标,106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走进乡村大舞台,开展“戏曲进乡村 欢乐送基层”“广场舞大赛”等文化活动80余场;理论宣讲、健康讲座、舞蹈、手工编织、书画等培训60余场;镇级文图分馆和15个村级文图馆外服务点实现通借通还、资源共享,镇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全覆盖。依托阵地和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好婆婆好媳妇”“韩城好人”“文明家庭”和“最美庭院”等评选表彰活动,培育良好家风,引领文明乡风。
以文铸魂 文化传承聚民心
一声黄河行鼓浑厚而清亮的敲击,穿越小镇千年来陈迹斑斑的记忆,敲响了文化传承的鼓点。
“韩城行鼓”从这里多次走出家乡,获得了“中华第一鼓”美誉,传统的背芯子、抬神楼、“谏公”鼓吹乐、韩城围鼓等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继入选省、市非遗名录,每逢重要节日都要在镇区古街、文化广场、党家村景区等进行展演,得到广大群众和游客的一致好评。为更好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引导和鼓励民间力量组建了村级锣鼓队、昝村金喜鹊鼓舞团、三丫头文化传媒等民间演艺志愿团队20余支,逐步走向市场化运作模式,相继组织开展了“韩城好人”发布仪式暨道德模范交流活动、“坚定不移跟党走 小城逆袭谱新篇”文艺汇演、“见证最美幸福 引领婚俗风尚”集体颁证仪式、“丹青书盛世 翰墨颂党恩”书法义写活动,为广大群众带来一场又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以文兴业 文旅融合促振兴
时下,记住乡愁已成为一种文化诉求。传统村落、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承载着乡愁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依托,更承担着传承农耕文化、留下乡愁记忆的使命。
党家村依托家风家训文化,以“刻在青砖上的家训”为主题,以留存的壁刻匾额、耕读礼等故事为线索,形成集家训体验、廉政教育、学习培训等为一体的廉政教育基地。梁带村、郭庄村、柳村古寨、下甘谷等传统古村落充分挖掘村庄文化底蕴,形成了宗祠文化、乡愁文化、古寨文化、农耕文化等,积极发展传统体验、写生基地等文化旅游配套产业,打造文化旅游新业态。依托丰富的非遗传承项目,激活乡村历史文化基因,相继建设了古龙门特酒、郭庄白皮点心、柳枝八家巷挂面等一批非遗工坊,鼓励非遗传承人和从业者走上前台,介绍非遗项目,讲好非遗故事,推动非遗融入产业振兴、文旅深度融合,让其成为乡村振兴的“点睛之笔”。
下一步,韩城市西庄镇将坚持发挥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把队伍建设向群众靠近、服务内容向群众贴近,在乡村发展、建设和治理中塑造文化灵魂、留下乡愁记忆、引领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为韩城“小城逆袭”凝聚西庄强大力量。
(吴永刚 通讯员 张静)
(责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