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数智技术助中阿能源合作提质增效

李学华    2024-09-19 17:12:01    经济日报

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华石油”)阿布扎比公司深耕阿联酋市场,近期成功推动国产“红外线气体监测及智能预警系统”在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陆上油田应用,该技术可大幅度提高油田健康、安全和环境(HSE)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效率。这标志着我国研发的长距离有害气体监测与预警系统首次进入国际高端油气市场,也是中国数智技术进军海外,为中阿能源合作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

“智能哨兵”守护油田安全

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驱车向西南行驶约200公里,来到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陆上油田的一片采油区,一座座20多米高红白相间的钢结构竖塔引人注目。在塔顶平台上有一个长约60厘米,外形如同幻灯机的白盒子,呈360度缓慢旋转,盒体正面有一大一小两个镜头,如同哨兵的眼睛在环顾四周。“这是集团研发的一项尖端技术,可实现3公里内油气田现场天然气泄漏的实时监测,并通过智能分析及时给出预警。”振华石油阿布扎比公司总经理田孝京介绍。

防范有害气体泄漏是油田HSE管理的重中之重。通常油田作业人员需要随身佩戴硫化氢检测仪来人工监测周围气体变化,但这种做法反应滞后,且危险性高。2023年初,ADNOC在重点增产项目安全挑战中提出了“大范围、实时监测作业现场气体环境的智能技术”这一课题,振华石油阿布扎比公司敏锐把握到这一需求,第一时间邀请ADNOC高级技术代表团访华交流,重点推介“红外线气体监测及智能预警系统”。在4个月内,公司组织国内技术团队与ADNOC进行多轮技术论证。2023年10月,双方成功签署了“红外线气体监测及智能预警系统”技术先导试验合同。

先进可靠技术征服客户

据介绍,阿布扎比陆上油田的室外温度经常高达50摄氏度,“红外线气体监测及智能预警系统”的核心部件需通过液氮降温,在零下197摄氏度的条件下运行工作,通过红外线高光谱可实现对油田井口、管线或处理厂等现场泄漏气体的有效探测,并通过实时传输和应用智能分析及时给出预警,从而有效降低现场事故发生率,降低事故危害性,还能有效减少人力巡井检查泄漏时潜在的安全隐患。

2023年11月,中阿技术团队进驻阿布扎比陆上油田萨希尔油田,共同开展先导试验。除计划内的3口井成功监测到甲烷气体外,团队还监测出试验区域外一处管线泄漏并及时报警。2024年2月,阿布扎比陆上油田正式决定在巴布油田和布哈萨油田部署首批“红外线气体监测及智能预警系统”。在2月底召开的阿布扎比陆上油田董事会上,技术团队全面介绍了“红外线气体监测及智能预警系统”的技术优势以及先导试验情况,得到了国际股东们的一致认可,阿方决定继续增订。目前,首批15套系统正在安装调试,第二批系统也在筹备招投标中。按照阿方规划,未来这些设备将组成一个监测网络,相互协同,覆盖ADNOC陆上采油区块的重点区域。

更多中国技术走向海外

阿联酋油气资源丰富,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重要成员国,也是油气领域的重要市场。据介绍,近年来,针对ADNOC陆上油田勘探开发难点、痛点问题,振华石油阿布扎比公司主动出击,通过参加每年的ADNOC股东技术大会和线上线下上百次技术论证会,积极向ADNOC推广国产先进技术及装备,累计已达30项,其中“特种凝胶堵漏技术”和“非结构化裂缝建模技术”先导试验均获得成功,“振华解决方案”也获得了ADNOC认可。在推动中国技术和产品“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过程中,振华石油发挥了大作用。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中国技术走向海外,在与国际一流公司竞技的大舞台上绽放异彩。

不久前,ADNOC执行董事阿卜杜勒·穆奈姆参观了已安装好的监测和预警设备。他认为,该系统不仅可以主动监测气体泄漏,还能远距离识别人和动物,为油田现场作业提供了安全保障。穆奈姆表示,振华石油在推广中方先进技术应用于油田开发、协调各方伙伴提升油田效率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希望今后继续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国际能源安全稳定,推动可持续发展。开展先导试验的萨希尔油田运营经理也主动拜访振华石油阿布扎比公司,介绍了油田在减少气体燃烧并有效利用、中控系统智能化升级等方面的挑战,希望振华石油能够将更多先进技术引入ADNOC。

“‘红外线气体监测及智能预警系统’在阿联酋油田上应用,既是中国近年来加快自主创新的成果,也是中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体现。”振华石油董事长王粤涛说,“阿联酋是国际重要油气市场。我们与阿方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机遇,共谋发展繁荣,将为中国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合作注入更强劲动力。”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