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姚 进    2024-08-08 10:35:50    经济日报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就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被列在首位。专家表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与中央银行密切相关。中央银行既是开展宏观金融管理的政府部门,也是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参与主体,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将发挥关键作用。

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中央银行制度是一国最重要的货币金融管理制度。

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不断实践,我国构建了一系列既符合经济金融普遍规律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央银行制度。其中,以货币政策体系和宏观审慎政策体系为核心,以服务实体经济的信贷政策体系为着力点,以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为载体,以金融基础设施体系为根基,以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为防线,以中央银行财务预算管理机制为支撑,以国际金融协调合作治理机制为平台,统筹处理好短期任务与长期目标、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未来,应该如何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王江表示,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体系,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总量方面,把好货币总闸门,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守住老百姓的钱袋子。结构方面,带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价格方面,发挥利率汇率工具配置资源的关键作用,优先支持国内经济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说。

谈及下一步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的举措,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陶玲表示,将从8个方面重点推进: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创新精准有力的信贷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推进结构合理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健全有力有效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推动协调合作的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实行与中央银行履职相适应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更好发挥利率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引导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不断提升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质效。

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不再对金融机构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实现了利率管制的基本放开,在利率市场化进程甚至整个金融改革的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表示,基本放开利率管制,利率的价格杠杆功能进一步增强,将推动金融资源向真正有资金需求和发展前景的行业、企业配置。

我国利率体系曾经具有明显的“双轨制”特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人民银行着力推动“利率并轨”。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各银行应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定价。同时,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报价行在政策利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资金成本、风险溢价等因素报出LPR,充分反映市场供求状况。改革后,贷款利率隐性下限被打破,LPR及时反映了市场利率下降的趋势性变化,有效发挥方向性和指导性作用,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显著增强,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明显下行。

在推动LPR改革过程中,金融管理部门注重从存款端入手,优化存款利率监管,稳定银行负债成本,从而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让利实体经济。202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浮动倍数改为加点确定。202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

“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以来,商业银行存款挂牌利率已经集体下调多轮,虽然中小行与国有大行在节奏上有一定时滞,但整体趋势不变,对于稳定乃至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说。数据显示,LPR改革以来至今年6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累计下行86个和90个基点;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累计下降165个基点至3.65%,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累计下降201个基点至3.49%。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将持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针对部分报价利率显著偏离实际最优惠客户利率的问题,着重提高LPR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

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金融部门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8.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6.5%,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5.2%,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6.9%,均高于同期全部贷款的增速。

这背后离不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的逐步完善。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推出和实施了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带动优化了信贷结构,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让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实体经济。目前,部分工具在顺利实现目标后,已稳妥有序退出,为市场化资金衔接进入创造了条件。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继续引导信贷结构调整优化,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放宽普惠小微贷款认定标准,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对象范围,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

目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约7万亿元,约占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15%,聚焦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现了对五篇大文章的基本覆盖。专家认为,下一阶段,应继续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引导金融机构为五篇大文章注入更强动力。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应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的基本原则,定位于常规总量工具的有益补充,通过内嵌激励机制,以市场化方式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并注重防范道德风险。”潘功胜表示,未来,人民银行将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中,继续坚持用好和丰富经验,完善相关制度框架,合理把握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规模,已实现阶段性目标的工具及时退出。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企参与有助德国实现电动汽车目标
下一篇:信用价值赋能企业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