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骄阳似火。走进位于天开高教科创园的天津永续新材料有限公司,一罐乳白色的胶状物引人注意。这是公司的拳头产品纳米纤维素,可应用于蔬菜水果食品保鲜等领域。
“才不到一年,我们的科研成果就实现了产业化,我们希望能成为天开园首批IPO(首次公开募股)的公司。”公司董事长刘朝辉说。
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必须迈过资金这道坎。刘朝辉对此感受深刻。不久前,公司从3家银行获得1200万元贷款。如今,公司手握300多万元订单,预计年底这一数字能超过2000万元。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34条重磅举措为天津加快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指引航向。这让刘朝辉备受鼓舞。
“意见中专门提出,支持科技型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这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刘朝辉说。
作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天开园已成为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练兵场”。一年时间,有7家银行在此设立科创特色机构,113家金融机构与天开园签约,总规模超77亿元的11只基金在此设立。上半年,天开园企业投融资额超9亿元。
“知产”变“资产”在天津并不鲜见。年初,天津临港控股下属天津环投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质押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分别获批天津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两笔贷款,成功落地天津市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实现数据资产盘活。
为解决科技企业融资痛点,天津开展了“科技—产业—金融”新循环试点。天津金融监管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在津银行机构向各类科创企业放贷余额2431亿元,信用贷款占比51%。
作为制造业重镇,天津创新“主办行”制度,围绕制造业“创新链”“产业链”打造“资金链”。上半年,各“主办行”向对口服务产业链新发放贷款280亿元,同比增长27.5%。
国家“十四五”重点工程南港乙烯项目,正在进入开车准备的关键阶段。项目顺利推进的背后就有工商银行天津市分行的身影。“我们制定了一揽子信贷支持方案,在短期内成功为项目办理流动资金贷款6亿元,支持项目建设。”工商银行天津大港支行副行长刘凤英说。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全说,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背景下,天津迎来特色金融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责编:汪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