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上半年境内权益ETF市值创历史新高 ETF市场迎来发展机遇期

黄一灵     2024-08-05 10:32:47    中国证券报

近日,上交所发布最新ETF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境内交易所挂牌上市的ETF数量达到967只,较2023年底增长9%,总规模达2.48万亿元,较2023年底增长21%。其中,权益ETF规模达到1.8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约占A股总市值的2.2%。

同时,今年以来境内ETF市场资金持续净流入,上半年非货币ETF净流入额达4617亿元,约占2023年全年净流入额的八成。

上半年境内ETF规模增长4309亿元

当下,指数化投资已成为境内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趋势,ETF是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回顾上半年,境内ETF市场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产品布局方面,截至6月底,境内ETF的投资标的涵盖了股票、债券、货币、商品、境外股票等大类资产。其中股票ETF规模1.81万亿元,占比73%。

市值规模方面,截至6月底,境内交易所挂牌上市的ETF数量达到967只,较2023年底增长9%,总规模达2.48万亿元,较2023年底增长21%。其中权益ETF规模达到1.8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约占A股总市值的2.2%。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境内ETF规模增长4309亿元,其中新发产品贡献了431亿元的规模增量,占比10%,存量产品规模实现了3878亿元的增长,占比90%。

资金流入方面,2024年上半年非货币ETF净流入额高达4617亿元,约占2023年全年净流入额的八成。其中,宽基ETF净流入额达4076亿元。

沪市ETF上半年成交额亚洲第一

2024年是上交所ETF市场,也是境内ETF市场成立二十周年。

截至6月底,沪市共挂牌ETF571只,规模合计18679亿元,较2023年底分别增长6%和20%。在2024年上半年各交易所排名中,上交所ETF成交额位列亚洲第一、全球第三,规模位列亚洲第二、全球第八。

目前,宽基ETF仍是沪市ETF市场的“中流砥柱”。截至6月底,上交所宽基ETF(含指数增强型)132只,规模合计9508亿元,占沪市股票ETF规模的70%,规模较2023年底相比增长47%。

新“国九条”提出,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这为境内红利指数化投资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坚实土壤。今年以来,红利策略ETF发展迅速,截至6月底,上交所ETF市场共有红利策略类产品20只,规模合计591亿元,较2023年底增长62%。今年以来沪市红利策略ETF净流入额152亿元,平均收益率11.04%。

指数化投资方式越来越为投资者认可,ETF也通过分红积极回馈投资者。上半年,上交所ETF市场中共有20只产品分红,合计分红金额54.28亿元。其中,6只宽基ETF进行7次分红,合计分红金额40.73亿元,金额占比75%。

ETF市场迎来发展机遇期

今年以来,指数化投资“政策春风”不断。报告认为,随着新一轮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各项措施稳步推进,境内指数化投资发展空间广阔,ETF市场迎来发展机遇期。下半年,ETF行业将呈现多方面发展趋势。

首先,指数体系更加完善,指数化投资不断发展。一方面,宽基指数体系将不断丰富;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对策略指数认可度的提高,策略指数ETF将迎来进一步发展。

其次,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ETF产品体系持续完善。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央企估值回归、绿色环保节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概念的ETF产品将持续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趋势。

同时,落实“科创板八条”,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科创板指数和ETF品种将进一步丰富,同时配套机制方面,加快推进科创板ETF纳入基金通平台转让,将科创板ETF纳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机制,提高交易便利性,丰富投资者参与科创板投资渠道。

此外,拓展ETF互联互通,助力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将进一步拓展优化资本市场跨境互联互通机制,推动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稳步扩容,在已有ETF互通基础上加深与“一带一路”国家基金市场合作,丰富基金市场跨境合作模式。

最后,ETF配套机制不断完善,构建良好投资生态环境。将通过多项配套机制优化措施,完善境内指数化投资生态。加快推进科创板ETF纳入基金通平台转让,持续研究推动ETF集合申购业务常态化,优化做市商机制、盘后交易机制。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构建地方自主财力长效机制
下一篇:新加坡提升金融业科技创新水平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