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商业航天行业引发资本市场关注,A股相关概念股走高。Wind数据显示,7月18日至今,Wind商业航天指数区间涨幅高达9.96%,7个交易日内有6日录得上涨。7月29日,新研股份涨19.91%,腾达科技、立航科技、航天晨光涨停,腾达科技实现6连板。移为通信、宗申动力涨超7%,金盾股份、安达维尔等涨超6%。
分析人士认为,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正从导入期转向成长期,政策支持有望推动其快速发展。参考SpaceX估值2100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级。卫星通信是现阶段最成熟的商业应用,海外的成功证明了通过发射更多卫星组网以降低成本是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星链”启动布局
G60星座首批组网18颗卫星发射预计8月5日在太原举行。据悉,G60星座采用全频段、多层多轨道星座设计,计划今年发射108颗星,到2027年前,完成一期的1296颗卫星部署。
据国际电信联盟官网消息,今年5月24日,上海蓝箭鸿擎科技提交了一份“提前公布资料”(API)文件,其中提到了一项名为“HONGHU-3”(中文为“鸿鹄三号”)的卫星星座组网计划,将在160个轨道平面上共发射10000颗卫星。
“今年上半年火箭发射热度不减,预计下半年随着G60星链进入招投标和发射密集期,产业催化将持续不断。”华西证券国防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陆洲认为,“商业航天呈现出发展潜力大、市场规模广、增长速度快的特点,且在政策端、发射端等均具备坚实基础,具有良好广阔的发展机遇。”
谈及SpaceX星链对我国商业航天行业的启示,国泰君安中小盘首席分析师周天乐表示,卫星通信和互联网服务是目前最成熟的商业航天商业应用,星链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复盘星链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通过发射更多卫星组网从而以较低成本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是未来卫星互联网运营商的主要发展方向。
周天乐分析,目前国内单颗低轨通信卫星的总成本约为1000万美元,而美国星链的成本仅为75万美元左右,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持续推动降本以实现快速发射组网。
政策利好不断催化
7月26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聚焦商业航天等领域精准发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彰显了国家对这一领域的高度重视。北京、上海、海南等地也相继发布了促进商业航天发展的专项规划,包括《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湖北省突破性发展商业航天行动计划(2024-2028年)》等。
中航证券航空航天首席分析师王宏涛认为,今年,我国已进入“十四五”后期,伴随“航天强国”已经进入到建设落地阶段,我国有望落地更多支持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向航天产业倾斜相对更多的资源。
王宏涛称,伴随民营企业火箭发射频率加速、航天发射企业向下游卫星产业拓展、传统通信运营商深化卫星通信产业布局、时空信息集团成立等,商业航天相关产业链关注度或持续抬升。
投资机会凸显
近年来,伴随国家和地方政府频繁出台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商业航天行业持续受到市场关注。
东方证券国防军工行业分析师罗楠表示,按照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顺序,首先是上游空间段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环节率先受益,其次是地面段网络建设设备和应用终端,建议关注产业链各环节的核心供应商。
“随着卫星发射需求的空前增加,‘液体+可复用’火箭或将成为下一阶段我国航天发射的市场焦点。”王宏涛建议,“后续应关注已实现规模化发射、参与核心环节配套以及测运控领域中的企业。”
周天乐认为,应重点关注在准入和融资方面均具有优势的国资运营商以及在细分领域具有比较优势的民资制造商。在现行准入规则下,国资企业在商业航天运营端有优势,而在制造端,民营企业有望通过专门化经营获取细分领域的成本优势。
(责编:汪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