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改善对孤寡、残障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服务,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近年来,保险业在养老产业中的角色日益重要,逐渐成为推动养老服务和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产业需求迅速增长,保险公司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其中,促进了养老服务质量和覆盖面的提升。
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
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约三分之一。“面对庞大的养老需求,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服务已无法满足需求,亟需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而保险业凭借其资金实力和长期资金优势,成为助力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
“从行业视角看,保险业可以从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方面助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大家人寿总经理助理王刚表示,保险公司拥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基于海量数据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精算能力,能够为养老金金融在分散投资风险、探索第三支柱“账户制”建设、优化调整养老资金投资运营模式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王刚表示,在养老服务金融方面,保险业的安全性及长效性契合养老服务发展特性,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创新养老金融产品,推动养老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需求。在养老产业金融方面,由于保险行业与养老服务行业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保险行业可以在资金支持、支付服务等方面深度促进产融结合。
姚景源也认为,发展养老金融不仅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压力的重要措施,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满足养老需求的重要力量。通过养老金融产品的投资和运作,可以为社会资本提供新的流动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创新多样化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可以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增强老年人的财务安全感。
纵观全球,国际上也有不少养老保险的改革经验值得参考借鉴。瑞典实行个人账户制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注重基金的市场化运作和风险分散,保障其养老基金的安全和收益;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强调代际公平和社会共济,通过灵活的退休政策和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来应对老龄化挑战;美国则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和企业年金计划,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养老保险,形成了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在谈到我国养老金体系的发力方向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表示,我国养老金体系需要增量改革,大力发展增量型养老金,即养老金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我国的养老金体系建设应贴近社会现实,尊重发展规律和过程。养老金投资理念与方式要与时俱进,并重点关注风险管理。此外,机构也应做好投资者教育,通过长期的渠道建设,努力实现居民养老资金的正收益。
破解失能老人照护难题
有“社保第六险”之称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经走过8个年头。目前,49个试点城市结合本地经济情况,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国家医保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累计超过235万人享受长护险待遇,累计基金支出超720亿元,提供服务的定点护理机构约8000家,护理人员接近30万人。
今年3月份,重庆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一步扩面,将“中度失能”人员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享受范围。中国人寿寿险重庆璧山区支公司作为璧山区长护险经办单位,第一时间收集整理一份过去参与过评估人员的名单,通过一对一电话回访做好政策宣传,并为再次申请人员开展新一轮评估。胡杰的老伴今年69岁,10年前做了脑瘤手术后便长期卧床。2022年4月,胡杰的老伴被评估为中度失能,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照料的重担全落在他的肩上。如今,经过第二次评估,胡杰的老伴被顺利纳入待遇保障范围,享受“部分津贴+护理服务”的居家组合护理方式。“护理员每个月上门6次,为我减轻了很大的负担。护理人员比我专业细心,我心里很踏实,也很感谢她们。”胡杰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重庆长护险扩面2个月后,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作为渝中区、璧山区、开州区长护险经办单位,已为171名中度失能人员提供长期护理待遇支付。
为了长护险制度更好地在全国推进落地,去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密集发布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机构定点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长期护理保险处处长雷雯表示,下一步,将在推动全国实施统一评估标准的基础上,推进评估结果的跨区域互认,为异地享受待遇打好基础。同时将研究与失能等级评估标准相适应的护理需求认定标准,依据失能等级和评估需求认定的结果,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计划清单,以确保服务和费用更加精准。
为构建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适用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将适用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范围扩大到长期护理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品种,鼓励保险公司开发针对既往症和老年人等特定人群的商业护理险。同时,支持增加产品保障内容,提高灵活性,不再设计标准化条款,仅对既往症人群设置承保要求,其他产品设计内容均交给经营主体。
今年以来,多家保险公司积极推出税优健康长护险产品。太平人寿依托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推出长期护理保险“惠鑫保”。在保险责任方面,除了提供高额一次性护理保险金外,还提供最多长达36个月的长期护理保险金;同时,“惠鑫保”将投保年龄上限提升至70周岁,拓宽投保范围,覆盖更多人群的健康保障需求。据了解,浙江舟山已于近期将“惠鑫保”纳入医保个人账户历年资金支付范围。业内人士建议,商业保险应充分利用在运营经办、医康护服务供给、商业护理险产品补充等方面的优势,支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加快推进。
构建“保险+”服务模式
老龄化给社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产业机会。在争相布局养老产业的各路资本中,保险行业是一股重要力量,且在近两年发展迅速。“保险与养老的属性天然契合。”王刚表示,保险通过合理的、跨生命周期的养老金统筹规划,结合养老服务在预防、医疗、康复、护理等方面的全链条干预,能够更为有效地抵御长寿风险,加之二者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可以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和范围经济效益。
“舒适、便捷、安心是我住在这里最大的感受。”记者走进天津泰安道城心社区,听到居住在这里的老人闻德荣对其他探访人员说。天津泰安道城心社区是保险业发展养老产业金融的一个缩影。在成为养老社区之前,社区租用的花园大楼是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历史文物,改造后依旧完好保留了厚重的文化气息;加之社区与当地医疗系统合作,在该社区打造了未病有监测、就医不出院、干预有疗效、救治响应快的多维立体医疗服务。同时,通过与全国旅居资源的串联,使入住的消费者具备了城心医养和旅居疗养的双重享受。
大家健投副总经理封惠子表示,从最初的城郊自建到城市中心租赁物业进行改造,养老产业布局之路越发灵活且贴近用户需求。随着客户养老需求的变化,轻资产的城心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甚至尝试。以大家保险为例,目前其通过旗下养老品牌“大家的家”布局的城心医养社区已经落地17家,开业运营5家。除了在销售上赋能保险主业外,大家保险打造的城心养老发展模式也经受住了市场考验。
近日,泰康保险旗下的泰康之家西北旺养老项目和泰康之家北清路养老项目也正式落地。据了解,这是泰康之家在全国布局的第41个和第42个项目。西北旺养老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200平方米,可提供约100张养老床位。项目将被打造为特色高品质养老机构,并积极探索以机构养老服务优势带动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新模式。值得一提的是,西北旺养老项目作为泰康之家与政府合作的公建民营项目,还会向各周边社区提供友邻餐厅、老年大学等服务设施,可以为附近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等服务。泰康保险自2007年投身养老事业之初就开启了“保险+医养”的创新探索。经过17年的发展,泰康之家已在35个城市布局了42个项目,其中19地20家社区已开业运营,在住居民超1.3万人。
王刚认为,保险的重要功能是财务补偿,解决的是费用支付的问题,“保险+养老”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是“支付+服务”,借助保险这个支付手段,联动上下游康养产业链,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形成闭环的协同效应。此外,养老行业前期投入大、投资周期长、短期变现能力低,而保险资金规模大、久期长、追求长期稳健收益,且保险企业在政府强力监管下社会信用更高,是更契合投资养老行业的社会资本。
(责编:汪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