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增速分别比同期工业、高技术制造业高7.6个和5.1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良好,软件业务收入和利润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软件、基础软件等重点软件产品增速提升,云计算、大数据、集成电路设计等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增长较快。这表明,我国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水平有明显提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明显提速。
数字化对于制造业发展的作用有多大?埃森哲发布的《2023年技术愿景》指出,数据正成为组织内部和跨行业的关键竞争差异化因素。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可以实现对业务的预测和洞察,有利于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从而推动生产力大幅跃升。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1.35万亿元,已全面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智能制造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已经超过50%,并涌现出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先进制造业的新模式、新业态。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强化创新引领支撑作用,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场景丰富的优势,建立跨界融合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增强制造业的生命力。
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赋能制造业的质量与效率,还应坚定不移做好“融合”这篇文章,让赋能作用力度更大,在更广维度和更深层次上实现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具体而言,要把握数字化技术发展方向,通过聚焦未来制造,实施制造业数字化重大专项等,形成更多“硬核”成果。比如,可将国家与地方的数字化创新资源适度集中起来,以制造业大省为重点,以龙头企业为牵引,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促进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强化与专精特新制造企业的匹配度,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又如,在消费端发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数据+模型+算法”模式,发现并捕捉市场有效需求,推进个性化制造、网络化协同,精准匹配需求,引导消费趋势。提倡小微企业使用成熟的云存储、云桌面、云安全等应用服务,快速提升企业数智化水平。
(责编:汪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