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经济失速化、政治碎片化、地缘危机持久化考验着欧洲民众的信心和耐心。面对种种问题,欧盟委员会选择将推动欧洲经济“绿色与数字化双转型”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优先方向。虽然欧盟押注绿色转型振兴经济,但实际效果尚不明显,且投资后劲不足已严重制约其转型步伐。欧盟的绿色革命能否产生实效,依然有待观察。
近年来,受新冠疫情“长尾效应”和乌克兰危机等地缘政治因素影响,欧盟经济复苏面临多重阻力。欧盟委员会预测,2024年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将分别增长1%和0.8%。今年5月,欧盟和欧元区通货膨胀率分别为2.7%和2.6%,较4月2.6%和2.4%的数值有所反弹,且仍高于2%的通胀目标,核心通胀率依然走高。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今年6月,欧洲央行抢跑美联储,宣布下调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但由于利率仍处于限制性水平,欧元区经济复苏依然受到一定制约。
经济失速化、政治碎片化、地缘危机持久化考验着欧洲民众的信心和耐心。面对种种问题,欧盟委员会选择将推动欧洲经济“绿色与数字化双转型”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优先方向,希望用“净零”目标作为经济转型和技术创新的助推器。
2019年欧盟对外公布“欧洲绿色协议”,拉开了欧盟绿色新政大幕,绿色转型加速推进。今年2月,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在对抗气候变化上没有时间可以浪费,欧盟应当成为气候领域的领跑者。为此,欧盟还“特事特办”,加速推进绿色低碳相关法规政策,今年更是接连通过了《关键原材料法案》、电力市场设计改革相关法案及《净零工业法案》《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条例》等关键性立法,旨在推动本地产业绿色转型,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
具体来看,《关键原材料法案》列出了绿色转型和数字转型所需的34种关键原材料和17种战略原材料,并声称提高相关材料的可获得性是增加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其他清洁技术本地生产能力的关键。《净零工业法案》则为欧盟绿色产业的产能发展和技术创新设计了一揽子政策规划,提出了绿色产业产能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并细化了各产业提振举措,推动构建新的监管模式。欧盟还积极推进电力市场改革,旨在进一步摆脱电力市场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此外,欧盟还修订《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条例》,首次引入产品的“数字护照”,将相关绿色环保要求作为公共采购的硬性指标,促使企业技术进步和绿色转型。
欧盟绿色新政组合拳实施近5年,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欧盟国家和企业对发展绿色产业的信心。其中,意大利投资4.5亿欧元加快开发绿色氢能,并通过电价激励和直接补助等方式,拨款22亿欧元用于更新社区可再生能源设施。欧盟企业也纷纷加大新能源投资力度,瑞典锂电池生产商北伏公司获超130亿欧元资金,用于扩建电池工厂。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3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也显示,2023年欧盟在能源领域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减少了近9%,其中一半由清洁能源增长贡献。
尽管欧盟押注绿色转型振兴经济,但实际效果尚不明显。以农产品为例,欧委会政策规定,农民有义务将至少4%的耕地用于非生产性功能或进行轮作,以及减少至少20%的化肥使用量等。受这些政策影响,欧盟的农业产量预计到2030年将比当前水平减少12%。面对绿色产业政策超出实际发展水平、“水土不服”的困境,欧委会不得不放宽政策并作出让步,预计未来相关政策的实施还将面临更多阻力。
除负面溢出效应外,欧盟绿色投资后劲不足已严重制约其转型步伐。追踪欧盟碳中和进展的“欧洲气候中和观测站”组织称,资金不足导致欧盟绿色转型总体进展过于缓慢,仅在能源、建筑和交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投资缺口就高达4060亿欧元,欧盟若希望在2030年实现减排目标,年均投资额需翻一番。
此外,绿色转型需要国际社会的包容合作,而保护主义政策倾向令欧盟绿色发展之路疑云重重。欧盟绿色法案中暗含了多项扩大本地生产、加强对关键原材料和绿色产能控制的内容。当地时间7月4日,欧盟委员会网站发布公告,决定自5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最长期限为4个月。比利时布鲁盖尔研究所分析认为,相关绿色法案的目标不是为了更快实现碳中和,而是为了让生产回流,其实质是保护主义行为。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更直言,任何贸易限制措施都会迟滞欧洲地区绿色能源的快速发展。
绿色转型是大势所趋,但必须做到从实际出发。新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冯德莱恩推动的欧盟绿色政策忽视了欧盟的经济和工业利益。路透社报道称,欧洲民众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正浇熄社会对绿色能源转型的热情。行业协会和普通民众则认为,欧盟严苛的绿色产业政策恐为外国产品抢占市场打开方便之门。
同时,在6月落下帷幕的欧洲议会选举中,欧洲绿党失利,而对绿色产业政策持怀疑态度的右翼党团则成赢家,欧洲议会内部势力的此消彼长和政治博弈或将引发欧盟绿色政策转向。
在欧洲右翼势力崛起的背景下,新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匈牙利公布了其轮值口号——“让欧洲再次伟大”。而欧盟的绿色革命能否产生实效,真正让欧洲的经济“再次伟大”,依然有待观察。
(责编:汪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