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推动新兴职业规范化

闫伟奇    2024-07-01 15:27:02    经济日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细分化,催生越来越多新兴职业,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创业、提升消费者获得感等发挥重要作用。但相当一部分新兴职业尚无明确的职业规范及行业标准,存在灰色空间和发展隐患,引发不少消费纠纷和维权问题。

例如,托育师、成长陪伴师、在线学习服务师等新兴职业,运用专业知识技能为儿童提供个性化陪伴与成长指导,缓解了不少家庭的教育压力。然而,由于职业边界模糊,消费者有时感到“货不对板”,轻则难以保证教育质量与效果,重则给孩子健康成长“埋雷”。对年轻的求职者来说,也容易被中介的“大饼”吸引,盲目投身市场前景尚不明朗的新兴职业,甚至被割韭菜。在“双减”背景下,还要警惕一些培训机构和从业者打着“成长陪伴师”的幌子规避监管,违规开展校外学科类培训。一旦踩雷,交易双方都将面临损失。

新兴职业背后的市场需求是真实的,隐性的刚需不断推动新兴职业产生,也给消费者带来新的选项。加强对新兴职业的规律性认识和系统性管理,不但符合从业者利益和消费者期待,对于开拓市场、扩大内需也有重要意义。

管理部门和相关协会、行业龙头、中介机构应积极发挥作用,明确行业准入门槛,探索建立行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规则,培养更多兼具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的从业人员。同时畅通维权渠道,有效保护从业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服务类新兴职业的从业者和消费者,还应加强沟通、相互理解,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新兴职业成长的氛围,助力市场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6月份制造业PMI基本稳定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