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打造吸收外资“强磁场” 稳外资举措将加码

王舒嫄    2024-07-01 09:52:05    中国证券报

6月,投资额达13亿元的百事食品陕西生产基地破土动工,这是总部位于美国的百事集团首次在中国西北地区布局生产基地,也是百事公司过去五年内在华进行的第五次重大投资。“百事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高水平开放和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近年来持续加快在华投资进程。”百事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谢长安说。

百事公司的此次投资是外资加快在华投资进程的一个缩影。除了广阔的市场、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相关部门今年以来推出一系列举措加大力度吸引外资,成为吸收外资的重要加分项。

“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中国的投资环境将更加完善。相信会有更多的外国投资者感受到,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近日表示。

引资结构持续优化

21764家,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前5月同比增长17.4%,延续去年以来新设企业较快增长的态势。

4125.1亿元,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前5月同比下降28.2%,但规模仍处于历史高位。“金额有所下降主要是受去年高基数影响。”上述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说。

需要关注的是,前5月,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171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引资504.1亿元,占全国引资比重较上年同期分别提升了2.8个和2.7个百分点,显示出我国引资结构持续优化。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数字经济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不少外资企业加码中国市场的重点领域。

思科便是其中一例。4月,思科宣布将与中国香港数码港合作建立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思科还与上海远景科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在零售业和高端制造业打造更可持续的数字化生态圈。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要更多企业的合作。”思科全球副总裁及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黄志明说,思科将与中国合作伙伴、学术机构等各方紧密合作,不断深化中国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链的构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稳外资持续加力

今年以来,稳外资政策力度持续加大。

在投资促进方面,境内外举办十余场重点招商推介活动,推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走进地方,密集会见跨国公司高管,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在服务保障方面,商务部召开11场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180余件。

在优化环境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商务部开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外资24条”)实施评估。

6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外资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多措并举稳外资。

“此次会议强调要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正是我国在政策方面对外资的表态,有助于提升对外资的吸引力。”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西方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詹宇波表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认为,今年全球国际投资形势依然严峻,在年中这一时间节点再提稳外资工作的重要性,对下半年具体领域深化开放,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具有重要牵引作用。

新举措在酝酿

为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一系列新举措正在酝酿推出,包括修订发布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减少外资准入限制、推出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举措等。

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有望加快推出。从近几年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调整变化情况不难看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是受鼓励的外资投向。

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负责人华中日前透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已启动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修订工作。“全国目录的修订将继续以制造业作为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方向,同时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支持力度。”华中说。

推出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举措也将加快。“在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中,预计医疗、电信领域将会出台更多的开放举措。”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肖本华表示。

在毕马威中国咨询首席战略官蔡伟看来,中国不断减少外资准入限制,提高外商投资自由化水平,在外资企业非常关心的医疗、增值电信等领域开展准入试点,表达了中国深化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的诚意,也实实在在为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合作创造了便利条件。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助建贷”“建设贷”助力缓解广西建筑业企业资金压力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