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楼市以价换量 企稳仍需耐心

2024-06-19 10:54:50    经济日报

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政策效应释放效果还需多一些耐心。正在经历转型的房地产行业正在摒弃过去的“三高”模式转向新发展模式,城市更新、“三大工程”建设、好房子建设等都在积极推进。

5月份的房地产数据备受关注。

5月中旬以来,有关地区和部门进一步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积极变化。从国家统计局6月17日公布的数据看,1—5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额、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有所收窄。5月17日央行关于贷款利率、首付比例和公积金贷款利率三项政策推出后,各城市积极落地新政,调低首付比例,降低首套房和二套房贷款利率。在政策作用下,以上海、深圳、杭州等为代表的城市均出现市场成交量放大的表现。从数据上看,5月当月,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比4月份有所增长。1—5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30744万平方米,1—4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4507万平方米,因此,5月当月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6237万平方米。而4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是5565万平方米。这表明,5月份商品住宅的销售面积有所增加。

销售面积较上月增长,而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有继续下调趋势,意味着市场很可能在“以价换量”。6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显示,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7%、0.7%、0.8%。二手住宅销售情况类似,一、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2%、1.0%和0.9%。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过程中,绝大多数城市均出现了价格调整,只是不同城市间或同一城市中的不同区域有所分化。有的城市和区域价格下探更为明显,有的则较为坚挺。面对当前市场形势,选择调低价格促成销售和成交,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二手房房主的不二选择,“以价换量”是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整的重要表现。

分析判断我国房地产市场走势,不能光看新房。当前,很多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量的增长高于新房。二手房销售好于新房,从长期因素看是房地产市场进入增量存量并重发展阶段的必然趋势,部分购房居民对新房的需求转向二手房,二手房交易量在住房交易量中占比越来越大,二手房对新房形成一定的供应替代。2023年,我国就曾经在新房销售量下降的情况下,二手房销售量增长带动住房销售总量实现正增长。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经有7个省和直辖市二手住宅交易量超过新建商品住宅交易量。不过,随着房地产信贷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保交房”工作扎实推进,房企纾困及稳妥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工作的开展,以及推进现房销售,新房市场的预期也将随之修复和稳定,新房销售有望进一步好转。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部门和各地方持续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的政策措施,特别是5月17日,多部门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配套政策”,传递释放了有关部门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信号。同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3份文件,包括下调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5个百分点,取消全国层面房贷利率政策下限,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有助于合理确定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水平,切实降低购房居民的首付资金和住房贷款偿还压力。这些优惠政策对于持观望心态的购房者有较大吸引力,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积极变化就是一种反映。

毋庸置疑,我国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过程中,对于政策效应释放效果还需多一些耐心。从数据中不难看出,房地产市场将持续处于调整周期。1—5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1%,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4.2%,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0.3%、销售额下降27.9%。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看到,房地产行业仍有广阔需求支撑其发展。正在经历转型的房地产行业也正在摒弃过去的“三高”模式转向新发展模式,城市更新、“三大工程”建设、好房子建设等都在积极推进,并不断在顺应人民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以及拉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房地产工作。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着力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继续研究储备新的去库存、稳市场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将会有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发展新兴产业 国企大有可为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