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锦州港将正式戴帽,拉开6月A股公司股票被实施风险警示的序幕。
自5月起,A股市场风险警示“强风暴”空前来袭,多家公司所隐藏的财务造假遮羞布由此掀开,失守财务诚信的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接连领罚。
拆解这些公司财务造假方式,一些新特征也浮出水面。例如,无实质贸易的资金自循环和提前确认收入等多种方式并进,成为吹大营收和利润泡沫的奇巧工具。同时,多家国资系公司财务造假方式的暴露,不仅验证着监管的重拳出击力度,也考验着国有资本的公信力,以及在保值增值进程中的向心力。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风险警示风暴来袭,以及多家公司财务造假遮羞布密集掀开,与IPO审核标准严格相互呼应,有望使A股市场向“优进劣出”的方向加速演进。
无实质贸易成重灾区
6月3日停牌的锦州港即将冠名ST,成为6月首家戴帽公司。这是A股进入被交易所风险警示处理高峰季的一个缩影。此前整个5月,A股有超50家公司“戴帽”或“披星”,昭示强监管力度空前。
这些公司被实施ST或*ST的原因,囊括了关联方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内部控制薄弱、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存在财务造假行为等多个方面。其中财务造假是监管依法从严打击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也是从“正常公司”迈向“问题公司”中最具市场情绪杀伤力的路径。
在这轮被戴帽的公司中,锦州港、特发信息、海峡创新、中泰化学等公司相关财报中都存在虚假记载。无商业实质的贸易业务,是不少公司做大收入和利润的路径之一,在这条路径上,造假者的“朋友圈”堪称广泛。
锦州港是通过与7家公司开展无商业实质的贸易业务,最终达到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利润总额的目的。2018年到2021年,公司合计虚增营业收入逾86亿元。
经调查认定,锦州港的采购资金从锦州港流出后经过大连和境等5家供应商进入锦国投集团名册公司(资金池),当锦州港客户上海盛辙、舟山丰聚益尚需要支付锦州港货款时,锦国投集团名册公司(资金池)将资金支付给这两家公司,由这两家公司支付给锦州港。由此,锦州港与上述7家公司开展的贸易业务无商业实质。
此类无商业实质的贸易业务不只发生在有股权关系的相关主体之间。通过第三方主体实现虚假自循环,也是一种重要方式。典型代表是参与到隋田力主导的专网通信骗局的ST瑞科。
2021年上海电气一纸公告掀开了A股超大资金骗局的大幕,截至目前,多家参与公司已经退出资本市场。与其他公司类似,ST瑞科通过参与专网通信虚假自循环业务,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超2亿元;虚增利润总额超4000万元,几乎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半数。
北京某国资审计机构合伙人李菲(化名)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专网通信交易模式下,上市公司所承担的风险极大,之所以选择铤而走险,与背后能够带来营收和业绩增长的“诱人蛋糕”有关。“实现多项财务指标增长的背后,是完成对赌等运作。”
通过无实质贸易做大营收的财务造假背后,有着更为多元化的目的和指向。以锦州港为例,公司做大收入和利润,与满足银行贷款需求有关;而中泰化学则被媒体曝出,虚增收入与完成控股股东“世界500强”目标存在关联。
国资并购雷区
除了无商业实质的贸易业务重灾区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财务造假方式并行。
恒大地产两年时间虚增收入5600多亿元,虚增利润920亿元,创下了财务造假的全球纪录。从2019年虚增收入2139亿元和2020年虚增收入3501亿元来看,不仅业绩巅峰时期超过五成收入存在造假,而且逐年变本加厉。
恒大地产财务造假的主要方式是提前确认收入。公司大幅降低了确认收入标准,没有等到项目竣工交付,就将大量预售收入确认。这与房地产开发周期长,市场不确定性较大,需要预估烂尾风险等产业规律并不适配。
子公司也是重要雷区。ST世龙两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主要与全资子公司世龙供应链通过与相关客户开展无实物流转、不具有商业实质的虚假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利润有关。
在子公司埋雷的阵营中,国资企业首次密集出现。日前,海峡创新、汇金股份、特发信息三家公司因此前的年报存在虚假记载,被当地证监局采取监管措施或行政处罚,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这说明,国有或国资企业的身份,并不能成为A股退市风险的绝缘层。
此前并购的子公司爆雷,是这些公司涉财务造假的重要原因。以处罚最重的深圳国资系公司特发信息为例,多年前收购的子公司特发东智为完成业绩承诺,数年间通过跨期调节营业成本、虚构业务等方式,虚增收入、虚增或虚减营业成本和利润。
李菲认为,近些年部分产业周期下行,使部分公司要想完成对赌业绩承诺,难度更大。包括国资在内的收购主体,有必要在应对和保障旗下资产合规运营的过程中,把眼睛擦得更亮。同时,一些公司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导致管理层操纵财务数据,这需要董事会和监事会功能的发挥与强化。
资产负债表勾稽
财务造假往往不只是会计处理方式上的投机取巧,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按照证监会的通告,恒大地产的财务造假行为是公司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公司总部和项目公司一体推进的,并采取修改调整当年交楼清单、修改明源系统交楼时间等编造重要事实的手段。
锦州港此前曾对公司2020年度及多份季报的贸易业务收入确认方法由总额法差错更正为净额法,并且更正后追溯调整了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等指标。这种更正对营业收入的“杀伤力”较大。此前进行过同类调整、更正的北京公司国联股份,也正在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李菲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财务造假并非孤立,利润表异常,往往在资产负债表中亦有反映。
在本轮披星的一众公司中,有公司此前年报就被交易所要求解释持有较高货币资金余额的同时,存在大规模债务且负担较高融资成本的原因及合理性。在此前某西北部公司被曝出的财务造假案例中,是将虚增的账面净利润全部体现在存货里,背后的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身处农林牧渔行业,存货盘点难度很大。目前,这家公司虽然没有被ST处理,但股价已经连续跌破面值。
李菲表示,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高度关联,比如某上市公司如果在利润表中记录了虚增的营收和利润,则要在资产负债表中通过虚增资产来消化,虚增应收账款、存货、在建工程等项目,都可能成为手段。
“优进劣出”新生态
多数被访者认为,这一轮财务造假公司的暴露节奏、二级市场反应,都超出之前预期。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表示,监管对于财务造假,正在出现立案家数多、处罚金额大、退市不留情等特征,这体现出监管从严处罚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整治市场乱象的决心。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包括国资公司在内,ST公司股价近期开启连续跌停模式。周茂华认为,这体现出资金的扬弃和选择,不排除多家所涉公司步入面值退市漩涡的可能。
在李菲看来,财务造假往往不能单纯来看,可能还会伴生有其他违法行为。“此前,*ST华仪等财报虚假记载,在利润表虚胖的同时,就伴随着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出现,因此,财务造假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强有力的监管下,上市公司要想实现业绩的增长,应走扎实经营这条正路,走捷径、好取巧等方式越发逼仄。”李菲表示。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需要把这轮财务造假遮羞布的集体掀开,放在整个资本市场生态来看。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退市新规”的推出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组成,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在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财务造假被查背后,是严格的退市标准和多元退出渠道的畅通。从近期ST股股价批量下杀来看,壳资源价值空前贬损。这将加剧市场的分化、尤其是边缘化公司面临来自机构股东、市场资金、监管等各方的更大压力。”周茂华认为,新“国九条”中所明确的应退尽退、及时出清的常态化退市格局将加快形成;叠加IPO标准趋于严格的呼应,A股市场将逐渐向“优进劣出”的方向演进。
(责编:汪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