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政策支持加码 引导外资企业“链”上布局

倪铭娅     2024-06-04 09:08:36    中国证券报

商务部日前在第十三届中部博览会期间召开“投资中国”外国投资促进机构圆桌会。“中国政府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欢迎各国投资促进机构积极参与‘投资中国’活动,让更多外国企业走进中国,投资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在会上表示,“我们将大力支持外国投资促进机构在华发展投促业务,为‘投资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专家认为,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仍存巨大空间,鼓励支持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等领域投资,引导外资加大在中国产业链上下游布局是下阶段政策加力方向。

让更多外资扎根中国

5月初,辽宁沈阳华晨宝马大东工厂总装线上,一辆磨砂灰色创新纯电动BMW i5汽车缓缓驶出,后方宝蓝色的电子大屏幕上,“6000000”字样闪烁。这是德国宝马集团进入中国市场30年,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迎来的第600万辆整车下线。

德国宝马在华持续增资扩产,是外资企业扎根中国市场的一个生动写照。“中国是宝马的第二个家。”回顾宝马集团扎根中国的历程,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说,“如果没有中国,宝马的发展战略将无法实现。”

除了德国宝马,宝洁、欧莱雅等外资企业也在加大在华投资力度,扎根中国市场。“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天,宝洁就带着扎根中国、长期发展的信念和决心,多年来全方位、重资产投资中国,并持续增加投入。”宝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许敏说。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博万尚近日表示:“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欧莱雅看好中国市场的稳步发展,将在中国进一步投资。”

为让更多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扎根中国,商务部日前明确,将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着力落实好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优化改进服务,全面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让更多的外资企业安心放心地投资中国,扎根中国发展。

鼓励投资先进制造业等领域

外资扎根中国的案例,折射出中国市场对外资的“磁吸力”持续增强。美国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近期发布的2024年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未来3年作为跨国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排名从2023年的第7位跃升为第3位。

新设外资企业数量保持较快增长。据商务部统计,1月至4月,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805家,同比增长19.2%,延续了去年以来新设企业较快增长的态势。在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增长的同时,引资结构也在优化。

引资结构向高端化发展,符合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目标。从近几年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调整变化情况不难看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是受鼓励的外资投向。代表产业升级趋势的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等领域实际使用外资规模有所上升。最新数据显示,1月至4月,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036.9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引资457.3亿元,占全国引资比重较上年同期分别提升了2.8个和2.7个百分点。

为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负责人华中日前透露,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已启动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修订工作。“全国目录的修订将继续以制造业作为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方向,同时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支持力度。”华中说。

支持布局产业链上下游

在鼓励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等领域的同时,我国还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发挥优势,更多布局于产业链上下游,更好融入中国市场。

“外商投资企业是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在华营业收入和利润已经分别占到中国规模以上工业的20.4%和23.4%,进出口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30.2%,在稳定中国工业增长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信部部长金壮龙日前表示,工信部将不断扩大高水平开放,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深化与世界各国企业互利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不少地方也在加大力度鼓励支持外资参与创新链、产业链投资。例如,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的《重庆市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实施方案》提出,鼓励外商投资在渝设立研发中心,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与在渝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交流,加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和创新人才培养。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青马表示,鼓励并吸引外商投资和外资企业积极参与创新链、产业链,能为各地产业发展带来资金与技术优势。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资产评估有为才有位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