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借助财税政策推动设备更新

刘 方    2024-05-20 16:20:09    经济日报

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现实需要。大规模设备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借助财政手段充分调动和激发地方、企业和消费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换代形成规模效应。

近年来,我国已经利用资金支持、税收激励、政府采购、贴息贷款等财税手段支持了部分领域设备更新和消费品换代,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资金支持方面,通过运用补贴手段推动消费者对绿色节能产品的购买;通过设立并实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加大了对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淘汰力度,加快了对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等。

在税收激励方面,通过对购置的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鼓励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消费;对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资实行税额抵免,有利于推进企业更新节能环保设备。

在贴息贷款方面,2022年中央财政对教育、卫生健康等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给予2.5个百分点的贴息政策,支持了部分领域的更新改造。同时,近年来各级政府还加大对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也要看到,财税政策在支持新一轮设备更新和消费品更新换代方面还需要持续发力。例如,资金支持和税收激励的力度和范围要进一步加强,财税手段间的协调配合需进一步强化,财税政策与其他政策之间需要进一步统筹等。未来,推动财税政策助力设备更新和消费品换代,应从多维度施策。

强化财税存量政策和新增政策的统筹。在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时,必须用好已有政策。例如持续实施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用好中央财政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统筹推进新能源公交车和电池更新等。此外,还需要查缺补漏,围绕推动设备更新行动以节能降碳、数字化转型等为重要方向,让更多高质量消费品进入老百姓的生活,健全回收循环利用体系等内容,全方位出台有针对性、务实有用的新的支持和激励政策。比如,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循环利用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范围。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工作。

强化不同财税政策和手段间的统筹。综合运用补贴、税收、政府采购等各类财税手段激发企业设备更新,鼓励消费者更换使用智能型、绿色型、低碳型消费品,实现回收循环利用。统筹相关资金渠道,通过降低设备更新和消费者消费品换代的成本,不断激励各类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还需充分发挥好税收手段在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中的重要作用,扩大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税收优惠支持的范围和力度,同时将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优化征管标准和方式,采用“反向开票”等方式打通回收循环中的税收堵点。另外,制定对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支持政策,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强化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统筹联动。考虑到当前地方财政紧平衡形势,应更好发挥中央财政作用,充分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节能减排资金、专项资金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降低地方财政压力。同时,要积极发挥地方的主动性。例如,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给予消费者购买符合节能要求或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资金;对于住宅电梯更新和加装,地方要探索建立资金合理共担机制等;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统筹使用中央财政安排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相关资金等,支持家电等领域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

强化财税政策与其他政策统筹联动。一方面,强化财政与金融政策联动,实施新一轮中央财政贷款贴息政策,并与中国人民银行相关再贷款政策做好联动,推进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贷款力度。另一方面,强化财政政策与标准制定更加协同配套,加快制定和修订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领域的标准,并且强化标准比对和实施应用,确保标准与财政支持等政策措施的协同,实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的目标。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引领汽车营销模式“互联网+”创新 新华网(郑州)汽车直播基地开园
下一篇:中国邮轮经济持续向好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