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中国制造向“新”攀登 折射经济韧性活力

人民网记者 王绍绍    2024-12-18 10:22:47    人民网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传统制造业在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科技赋能成为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重要力量。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46%。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继续回升,经济恢复迹象更为明显,表明增量政策对企业信心的提振效果趋强。

在制造业市场活跃度方面,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有回升。其中,新订单指数自今年5月份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表明制造业市场活跃度有所增强。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回升,也体现了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市场竞争力正在逐步增强。

智能化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智”造的浪潮当中。以湖北某电池企业为例,该企业通过引入智能化产线及管理系统,成功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日产量从60万只锂电池跃升至100万只,产品合格率也从95%提高到了98%,生产成本更是大幅降低。

在家电制造领域,某企业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智能制造和智能物流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和自动化技术的引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还实现了产品质量的实时监控和追溯。另一家企业通过引入智能开发平台,成功实现了从产品到生产过程的全链路智能化,产能提升超过5倍,每天有超过50000个智能设备下线。

“智能制造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张立群介绍,通过智能制造,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优质、可靠的产品。

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蒋白桦表示,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是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所要采取的必然措施。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更要向“绿”而动。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我国制造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一家中企最新研发的“启航号”20MW漂浮式海上风电机,凭借其巨大的风轮直径和叶尖高度,年输出清洁电能可达6200万度,可满足约3.7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同时减少2.5万吨燃煤消耗;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在企业厂房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同时建设储能电站和电动汽车充电站,促进光伏发电实时消纳和灵活调峰,光伏装机容量达到60.8兆瓦。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总工程师秦海林表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要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绿色制造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支撑实现工业碳达峰目标的关键举措。

“未来推行的绿色制造不再只局限于从制造源头解决污染问题,还要承担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统筹绿色转型和产业发展的任务。要更加注重用产业发展的思维解决绿色方面的短板弱项,在转型中实现更好的发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节能与绿色能源研究室副主任莫君媛说。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相关产品销售额超万亿元
下一篇:国资委:改进加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 要求“一企一策”细化年度实施方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