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前10个月对外投资增长9.7% 中国企业“走出去”亟需多元配套护航

毛佳慧    2024-12-12 11:11:23    上海证券报

当下,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然成为大势所趋。商务部近期公布的2024年1至10月数据显示,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金额稳步增长。

从大型基建企业在海外修筑交通要道,到科技公司在异域设立研发中心,再到制造业厂商布局海外工厂,中国企业的海外足迹广泛且深入。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环境愈发复杂的当下,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专业配套服务的支持至关重要。

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24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较上一年下降2%。在此背景下,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实现逆势增长。《202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772.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7%,占全球份额的11.4%,较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连续12年位列全球前三。此外,商务部、外汇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至10月,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358.7亿美元,同比增长9.7%。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建厂、投资的重要目的地。2023年,中国企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407.1亿美元,同比增长31.5%,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23%。2024年1至10月,我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66.5亿美元,同比增长3%。

东盟、拉美、非洲、中东等地是当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热门方向。这些地区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年轻的人口结构等优势,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不过,企业“走出去”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谨慎决策,切忌盲目“跟风”。“一方面,企业应具备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重视对当地市场的深入理解和适应,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对当地作出贡献,避免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另一方面,企业应结合自身业务实际,谨慎评估‘出海’决策并审慎选择‘出海’目的地。”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高级合伙人王军旗说。

随着地缘冲突的加剧,海外市场的法律及政策环境愈发错综复杂。王军旗表示,企业要和专业的法律服务机构等保持良好沟通,并建立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系统。

中国企业“走出去”肩负着国家经济转型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任务。唯有各方共同努力,提供全面的配套服务支持,中国企业才能沉着应对国际挑战,在全球经济中烙下更多“中国印记”:

第一,亟需高质效的涉外法律服务。“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律所/师也应积极参与国际法律服务市场的竞争。”大成律师事务所顾问委员会主席、董事局董事、合伙人陈峰说,在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律所/师也能将中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文化带出去。随着中国律所/师的“走出去”,或许能够重塑全球法律服务市场的生态。

第二,亟需完善的配套金融服务。中国银河证券投资银行部信息技术组总监盖鑫表示:一是产品“走出去”,银行等金融机构须提供种类丰富的跨境金融产品,比如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等,以满足企业的不同业务需求。二是平台“走出去”,金融机构可通过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构建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同时,金融机构还应主动强化与海外金融机构的合作,提升业务办理和资源对接的效率,共同为中资企业“出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三是风险“把控好”,金融机构可借助金融工具为企业出海规避风险或降低损失,比如通过远期结售汇等工具,帮助企业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保险机构则要进一步完善保险和理赔服务。

此外,人力资源及生活服务配套对于护航企业“走出去”也不可或缺。国际化的专业人才团队,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跨国经营中的各种挑战。生活服务配套支持则能够帮助员工更好地适应海外工作和生活环境,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深挖乘数效应 多地开启新一轮消费券发放
下一篇:增加更多稳定收益投资品种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