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发展商业航天应充分尊重市场力量

周春媚    2024-12-12 11:03:19    证券时报网

自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商业航天以来,中国商业航天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十年来,一批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逐步构建了自主可控的产业链。

与普通行业相比,商业航天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脱胎于传统航天,许多民营商业航天公司与“国家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创始人不少有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等“国家队”单位科研工作的经历。这也导致虽然从市场主体来看,民营企业占据数量优势,但行业总体仍呈现出“国家队引领、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格局。

随着民营商业航天公司的崛起,如何处理好“国家队”与“民营队”之间的关系,成为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整体来看,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参与主体,并拥有各自的优势。“国家队”掌握关键技术,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在技术、资金等方面领先,但在体制机制上不如“民营队”敏捷灵活。当前,在庞大的卫星组网需求面前,仅靠“国家队”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让两股力量各展所长,相互交融促进,在公平的竞争与合作中实现良性发展。

也要看到,商业航天作为采用市场化机制,以获取利润为首要目标而开展的航天活动,除了技术以外,成本与效率是最核心的两大命题。这意味着,发展商业航天必须充分尊重市场的力量,做到公平与透明,让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无论其所有制如何,都能真正由市场决定其发展情况。

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民营航天放开时间不长,供应链上下游仍以“国家队”企业为主,且供应商数量有限,未得到充分竞争,在零部件选取时可选项很少,且无法议价,受到多方限制;有民营商业航天公司负责人表示,在某些领域,民营公司仍面临着较高的准入门槛,而且民营公司在参与招投标时,也难以拥有平等的竞争机会。这些或显性或隐性的壁垒,还需要进一步消除。

成本与效率,历来是中国制造业的制胜法宝。只要充分尊重市场的力量,给予每一个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机会,相信未来一定能在商业航天领域复刻又一个成功的“中国智造”。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下一篇:增加更多稳定收益投资品种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