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固态电池,这些股获机构加仓

宁墨    2024-12-03 11:03:36    证券时报网

固态电池热度持续提升。

固态电池作为近期大热门,被市场反复炒作。昨日光华科技、普路通等概念股涨停,大东南大涨超7%。

随着概念的走热,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与固态电池相关的问题随之增多。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11月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关于固态电池的互动问答次数达588次,较10月增长2.05倍,创近半年新高,涉及224家A股公司。

从问答次数来看,南都电源11月份涉及固态电池的互动问答次数高达46次,居当月首位。公司表示,未来公司将持续进行更大容量、更高密度的固态电池研制与生产,以适应更多新能源应用场景。固态电池业务对2024年度业绩不产生较大影响。

12月2日,又有7家上市公司通过投资者互动平台透露了其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

德尔股份表示,正在上海建设固态电池试制产线,预计年底前完成。

长阳科技表示,固态电池用电解质复合膜已取得该行业头部客户小批量订单以及腰部客户的企业订单。

光华科技表示,现有300吨固态电池用的硫化锂生产线,可扩产至3000吨。

瑞泰新材表示,参与了固态电池企业合源锂创的Pre-A轮融资,目前持股比例为1.8265%。

大东南表示,铝塑膜已能生产固态电池软包。

美联新材表示,控股子公司安徽美芯拥有半固态电池隔膜的技术储备,目前已收到中试订单。

万向钱潮表示,参股公司万向一二三已获超50项固态电池专利。

产业巨头抢滩

固态电池使用固体电解质替代易燃易爆的电解液,实现电池本征安全,同时可以应用更高比容量的正负极材料,打开锂电池能量密度天花板。

在近期召开的2024Mysteel锂电产业年会上,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前秘书长刘彦龙也表示,固态电池是未来动力电池的研发重点。

据数据宝统计,目前已有多家车企和电池厂公布固态电池相关进展。日产计划2024年内启动试点工厂,丰田、宝马等均计划于2030年实现量产。

电池厂方面,宁德时代今年增加了对全固态电池的研发投入,已将全固态电池研发团队扩充至超1000人,主攻硫化物路线,近期已进入20Ah样品试制阶段。欣旺达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经完成开发;第二代半固态电池的电芯样品已经开始中试试验;第三代聚合物复合全固态电池已完成实验室验证,预计2025年完成产品开发。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不完全统计,今年1~8月,我国固态/半固态电池新增扩产项目共27个,规划产能172.6GWh,总投资达918.25亿元。

国联证券表示,随着产业布局全面加快以及政策端利好释放,全固态仍是电池产业未来发展的重心。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研报,2023年中国固态电池的市场空间达到约10亿元,预计2024年中国固态电池市场空间将达到17亿元,2030年将增至200亿元,2024~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50.81%。

中商产业研究院还表示,2023年全球固态电池渗透率约为0.1%,在未来几年内,随着固态电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等方面的优势逐渐被市场认可,其渗透率将逐步提升。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和高端消费电子领域,固态电池的应用将逐步扩大,预计到2030年,固态电池在全球电池市场的渗透率有望增长至10%。

17股获机构净买入

A股固态电池概念股中,近5个交易日(11月26日~12月2日)获机构净买入且评级机构家数超5家的个股有17只,其中赛力斯、广汽集团、中天科技获机构净买入超4000万元。

赛力斯获机构净买入金额达10.4亿元,居首,公司参股公司TeraWatt Technology致力于固态电池相关技术的研究。

广汽集团获机构净买入金额达2.6亿元,位居次席,其全固态电池的研发成果已在2024年4月发布,计划在2026年将该技术应用于汽车搭载。

中天科技获机构净买入金额位居第三位,公司前期已经布局固态电池研究,目前基于电解质改性等技术手段,研发出100Ah~230Ah半固态电芯产品,具备量产条件。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制造业PMI三连涨 上扬曲线勾勒经济奋进图
下一篇:多项基础设施REITs信息披露指引发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