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银行产品营销 应做好客户预期管理

霍莉    2024-11-21 10:54:16    证券时报网

 

近来,商业银行为降本增效,通过降低存款利率等方式调降负债成本。但是,一些银行调降存量存款利率的过程引起一些争议,显示出在营销工作中对客户预期管理的忽视。

此前有部分客户反映,华东、东北个别民营银行存在对存量定期高收益的存款利率进行调整的现象,其中有的产品调整前的收益还能保持在年化4.50%以上水平。

在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规模增长与成本管控两方面的压力,下调存款利率成本已成为银行稳息差的关键抓手。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以低成本定期存款置换高成本存款,主要通过对“新增”存款产品的供给量、利率进行调整。

在上述争议中,有一些调降利率的存量定期存款产品存在属性模糊的情形,是属于定期存款还是有期限的续存产品,界定并不清晰。如果从“定期存款”变为“续存”产品,那么原先锁定的高利率将转为最新调降后的利率,储户收益自然大打折扣。

因此,如果是最长存续期限为3年或5年的“续存”产品,而非严格意义上的3年或5年定期存款,那么在产品推广宣发时,银行应将这一事实明确标注或明确告知客户。在利率调整时,也应提前主动与客户做好沟通工作,让客户对产品未来的收益形成客观的预期。

此外,也有一些3年期产品在推出时,标注综合收益为4.50%,包括产品利率和活动奖励的利率。但一些银行中途变卦,对存量产品取消奖励,合规与否也存在争议。

自2022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经历了多轮存款降息。今年以来3年期、5年期产品已经难觅“3字头”利息,存量定期产品中的“4字头”存款产品也已逐渐稀少,银行客户对存款利率变化的敏感度大幅提升。

作为特殊经营实体,商业银行的声誉是其经营的信用基础,对其经营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面对可能引发负面评价的事件时,商业银行应该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

当存量产品面临利率调整时,应在机构利益与保护投资者利益之间寻求平衡点,做好客户的预期管理,主动前置做好沟通,对存量产品仍要遵守契约精神。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深圳与成都:无人机产业链的两个典型样本
下一篇:前10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0.6%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