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交通物流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记者 乔雪峰    2024-11-15 10:23:46    人民网

在安徽省芜湖港朱家桥港区国际集装箱码头,运输车辆来回穿梭,码头上的起重设备在给泊位上的货船有序装卸货物,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延续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4.97万亿元,同比增长4.8%;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58.2万亿元,同比增长5.6%;物流业总收入10.0万亿元,同比增长3.7%。

近年来,围绕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我国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完善,综合运输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深入推进,物流运输组织模式不断创新,国际物流通道网络进一步健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取得显著成效,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低至13.5%左右。

11月13日,交通运输部在安徽芜湖召开全国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现场推进会,统筹部署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各项工作,促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更好地服务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扬在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打通制约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的各种堵点卡点和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开创交通物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要推动从单一环节降本向系统性降本、结构性降本转变;推动从单一降低运输成本向产业链综合降本转变;推动交通物流发展从注重硬联通建设向软联通和硬联通协同发力转变;推动交通物流发展从更多注重畅通国内向促进内外高效联通转变。

李扬表示,要锚定目标、创新思路、凝聚合力、真抓实干,加快交通物流基础设施联网补网强链,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和多式联运发展,推动交通物流与上下游各环节一体化发展,支持智慧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的交通物流大市场,加快推进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全力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近年来,我国多地多部门相继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持续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首批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18家单位入选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交通强国专项试点第一批名单,集中展示了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和创新做法。

河北省拥有丰富的工矿资源和发达的工业基础,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和物流中心。近年来,河北省积极推动铁路专用线“进码头、进园区、进厂矿”,加快建立大宗货物绿色集疏港体系、“港口+内陆港”多式联运体系、企业园区绿色集疏运体系、道路货运新型服务体系,有力促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数据显示,2023年河北全省铁路货运量为3.01亿吨,铁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比重由2017年的7.5%提高到2023年的11.9%,公路货运量占比由2017年的90.7%下降到2023年的85.9%,货物运输结构持续优化,综合运输效率明显提升。

浙江省推动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强化顶层设计、夯实联运基础、强化示范引领、深化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和优化调整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货物运输结构,提升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促进节能减排降碳。

数据显示,2023年,浙江省完成江海河联运4.43亿吨,同比增加6.1%;集装箱海铁、江海、海河联运分别完成165.2万标箱、85万标箱、182.6万标箱,分别同比增长13.8%、21.3%、27.5%。浙江省主要港口大宗货物绿色疏运比例达91.8%,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成都国际铁路港是成都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班列等国际班列始发地,先后获批自贸区、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近年来,成都国际铁路港充分发挥中欧班列通道优势,建立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四向”成都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目前已连接境外63个城市和境内20个城市,成为西部国际门户枢纽、面向泛欧泛亚开放的战略门户。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坚定迈向汽车强国
下一篇:改革引来多股活水 资本市场向“新”后劲足 资金加速流向战新产业,并购重组激活市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