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北菜南运富农增收

石 晶    2024-10-30 10:32:39    经济日报

眼下,正是高原秋季大棚蔬菜采摘销售的关键时期。在西宁市湟中区拦隆口镇班仲营村,连排的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外村民狄玉林正在清洗刚采摘的油麦菜,“我们种了4个棚,主要以油麦菜为主,送往村里的长青蔬菜代售点或者大堡子镇批发市场,价钱还可以。”

班仲营村的蔬菜产业发展,离不开青海长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动。2023年,合作社落实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1590万元,建成1条蔬菜包装加工生产线,建设蔬菜包装泡沫箱制作车间,辐射带动周边12个村发展蔬菜生产与销售。

“全村没有外出打工的村民,全都种植蔬菜,平时有空就去保鲜库和包装箱生产车间就近就业。”湟中区拦隆口镇班仲营村党支部书记冯应才说。

青海长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环境资源,常年流转土地1200亩,种植西兰花、甘蓝、莴笋等10多种高品质冷凉蔬菜,坚持“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大棚育苗、蔬菜种植、保鲜库存储、包装加工、订单销售”全产业链,完成西北菜东送南运统一订单外销。

“我们负责收购、批发,并销往广州、浙江、江苏等地,去年销售量8000多吨、产值近2200万元。截至目前,今年销售量6000吨、产值1700万元左右。”青海长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袁伟全介绍。

目前,班仲营村有日光节能温室312栋,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630元。“2024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约7933公顷,其中露地蔬菜约5367公顷,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约2567公顷,全区全年预计蔬菜产量达29.8万吨。”湟中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周永翰说。

青海积极探索落实惠农富农和乡村振兴衔接相关政策,捆绑整合使用项目资金,加大蔬菜基地建设,实施设施农业能力提升项目,持续开展农药化肥“两减”项目,在保证粮食生产用地的前提下,统筹规划设施蔬菜、露地蔬菜、复种蔬菜、种子种苗繁育、食用菌生产主产区,着力培育绿色有机蔬菜聚集区,打造“供港澳”和“北菜南运”等蔬菜输出基地,做优做强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青海省发展省级以上蔬菜龙头企业12家,培育专业合作社1500余家、家庭农场2300余家。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发展稳步增长,总产值超47亿元。青海省蔬菜种植面积达66.5万亩,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富民产业。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小城旅居热 文旅业态兴
下一篇:纳斯达克再创新高!中概股这一板块暴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