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

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

汪文正    2024-10-21 09:54:36    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基本生活类和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增势较好,线上消费较快增长,服务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消费市场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消费市场总体平稳增长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司长于建勋介绍,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564亿元,同比增长3.3%,消费市场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分季度看,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7%,增速比二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

分城乡市场看,前三季度,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05869亿元,同比增长3.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7695亿元,增长4.4%,增速快于城镇1.2个百分点。9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1%,增速比8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9%,增速与8月份持平。

分商品类别看,多数商品类值保持增长。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单位中七成以上商品类值零售额同比增长,基本生活类和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增势较好。升级类商品中,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1.9%和9.7%。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司司长张毅介绍,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63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居民消费增速继续快于收入,前三季度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名义和实际增速均快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0.4个百分点,全国居民平均消费率为66.7%,比上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

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明显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介绍,今年出台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明显,推动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2%,比8月份回升1.1个百分点,有效释放了内需潜力。

“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作用下,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4%。其中,9月份涉及以旧换新政策的汽车、家电、办公用品、家居等产品的零售表现更为明显。”盛来运说。

盛来运表示,有关部门于7月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新”政策落实,各地也加快出台相关细则,对消费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

从9月当月数据看,各地落细落地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措施,带动汽车、家电等相关商品销售表现趋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实现同比增长,扭转连续6个月下降的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快速增长;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0.5%,增速比上月加快17.1个百分点,其中高能效等级和智能家电零售额均为两位数增长。

看政策受益面,国家统计局近期开展的重点调查显示,60%的汽车和家电重点零售企业享受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好处;9月份,家电类受益企业零售额增长超30%。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业态

今年以来,随着促消费政策措施逐步落地,消费场景和业态不断创新,市场活力逐步增强,线上消费、服务消费等需求有效释放。

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电商新模式快速发展,拉动线上消费增长作用明显。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9%,增速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7%,比1—8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从与网购密切相关的邮政快递业情况看,1—8月份,全国邮政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22.5%。

与此同时,商贸实体店铺在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体验上持续发力,多数业态经营稳定恢复。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单位便利店、专业店、超市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7%、4%、2.4%。

随着服务消费场景活跃,居民服务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7%,增速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3.7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9694元,同比增长7.6%,快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2个百分点;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为47%,比上年同期上升0.9个百分点。

“要看到,部分商品销售仍旧低迷,居民消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于建勋说,下阶段要充分发挥促消费政策效应,释放消费潜能,着力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业态,促进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向好。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什么是“无还本续贷”?
下一篇:A股市场回暖 分析师集体上调券商业绩预测值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