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前三季度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实现同比增长

人民网记者 黄盛    2024-10-15 10:11:46    人民网

沪东中华签订4艘14000TEU甲醇燃料预留大型集装箱船订单和5艘13000TEU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建造合同,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在青岛建造完工,全球首套全流程船舶碳捕集系统首罐二氧化碳交付……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造船完工量363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2%;新接订单量871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1.9%;截至9月底,手持订单量1933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4.3%。1-9月,我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5.1%、74.7%和61.4%。

此外,数据还显示,中国承接了全球70%以上的绿色船舶订单,并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绿色、高附加值、独家技术成为中国造船业前三季度的新亮点。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介绍说,无论是设计建造还是配套服务,我国船舶行业加速进行技术创新、新技术应用,转向绿色高端。绿色转型之后,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价值都在提高,这是我国船舶企业盈利的重要因素。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造船业整体水平持续提升。

在高端装备建造上,船海产品全谱系发展。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今年1月开启商业首航,一批新型深远海大型风电安装船、深远海养殖装备、浮式生产储卸油船等高端海洋工程装备顺利交付。

在新船订单结构上,液化天然气、甲醇动力等绿色船舶订单快速增长,氢燃料电池等零碳船舶订单取得突破,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不断上涨。

在重点船配产品方面,新能源装备取得新突破,船用甲醇燃料、氨燃料供给系统获得批量订单,首台船用中速大功率氨燃料发动机点火成功。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两年是我国船企交船高峰期,也是大型液化天然气船、大型集装箱船等高技术船舶的集中交付期,要推动总装建造模式变革,加快船舶工业产品体系、制造体系、供应链体系绿色转型;加快“智改数转”,加强精益管理,优化生产工艺,提升标准化水平;加强生产计划管理,确保高质量按期交船。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创历史同期新高
下一篇:金秋十月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激活经济发展潜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