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种植由简单粗放向智能精准转变,价格可卖到二三十元一斤

“产业大脑”让巫山脆李搭上数字化发展快车

2024-07-18 15:32:55    工人日报

本报讯 (记者黄仕强) 近年来,重庆市巫山县着力将脆李作为特色产业进行培育,借助“村播”行动、“专机直飞”模式、“产业大脑”应用场景等多种创新方式,推动脆李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巫山的脆李种植规模达30万亩,挂果14万亩。今年预计产量14万吨,综合产值将突破21亿元。

“今年脆李的长势特别好,个头大、甜度足,又是一个丰收年。”站在果园的李子树下,巫山县曲尺乡权发村70岁的果农王恩海笑嘻嘻地说,“果子结得好,多亏了‘产业大脑’。”

被当地果农们交口称赞的“产业大脑”,是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联合巫山县人民政府建设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其通过汇聚融合脆李全产业链数据资源,推动模型算法创新应用,助力脆李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有了‘产业大脑’,脆李种植实现了由简单粗放向智能精准转变。”巫山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农业主要靠经验种植,靠人工感知是否缺水、缺肥,大多停留在对脆李种植的定性把握上,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可能导致施肥不准、用药不精、管理不到位,影响产量和品质。“产业大脑”按照“数据—知识—模型—运用”的建设路径,以“均衡施肥、病虫害预警、树体管理”等5个模型为支撑,建成“李好生产”技术智慧运用平台,按物候期对应的农事生产,向用户精准推送生产技术措施,形成了农业技术“模块化”运用的新模式。

目前,巫山脆李“产业大脑”已成功接入重庆市“数字三农”平台,接入果园3637个,覆盖种植面积22.31万亩,接入经销商106家、供应链企业6家,为脆李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全链条保障。

种得好还得卖得好。7月2日,一架波音B737-800型全货机专机从巫山机场起飞,装载着新鲜的脆李飞往江苏南京,再经南京邮政集散中心分拨后,24小时内速运至全国各地。

“现在再也不愁李子烂在果园里了。”巫山县骡坪镇茶园村三社果农庞庆兵告诉记者,过去因为地理位置偏僻,导致物流不便,大大制约了脆李的销售。

如今,“邮运通”模式为巫山脆李插上了飞越山川的“翅膀”。据了解,这是中国邮政和重庆合作推出的农特产品快递物流模式,开通了极速鲜邮航专机。重庆市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脆李采摘之后通过无人机直接送达巫山机场停机坪,形成了即时转运、够量即飞的“空空联运”寄递物流体系,可实现“今天下单,明天见李”。

物流便利了,品质提升了,价格也上去了。据庞庆兵透露,精品脆李从最开始的几元一斤,涨至现在的二三十元一斤,果农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多。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小山村搭上电商供应链
下一篇:塞尔维亚经济稳中向好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